第39章 支撐品牌的是責任(1)(1 / 3)

10月1日茅台為何被貼上“腐敗”標簽

品牌感悟

中國白酒本來具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喝酒是一件很高雅的情感文化過程,但中國白酒現在還剩什麼?商業化生產使內涵豐富的白酒品牌隻剩下酒精、廣告、造假和虛高。這是中國白酒品牌的悲哀,也是國酒茅台的悲哀。

品牌分析

一位朋友曾經赴某部門內部食堂的一個飯局,在一個包間裏,高朋滿座。菜品上來後,東道主支開了服務員,偷偷摸摸地從包裏拿出兩個普通酒壺,說裏麵裝的是茅台,隻能偷偷換著喝,引起滿屋人大笑。

這就是曾經火極一時的茅台在今天的品牌認知印象——喝茅台竟然見不得人,見不得光。

2013年7月,茅台宣布旗下子品牌價格大降50%,開始斷臂自救。同時53度飛天從2000多元腰斬一半,回落到千元以內。這表明白酒市場正在逆轉,白酒業的高增長階段已經結束,白酒去庫存、去泡沫全麵拉開序幕。

很多人都在等待茅台的供需平衡,認為這隻是周期性的調整,等到居民收入上來了,茅台現在的價格和產能就能很快消化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茅台的調整是結構性的,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變化,喝茅台的人隻會越來越少。

我們傾向於後一種看法,茅台的問題不是利潤問題,不是價格問題,不是增速問題,而是心智的問題——被消費者貼上了“腐敗酒和特權酒”的標簽。換句話說,人們對茅台的品牌認知和聯想已經變壞了,這種形象的顛覆是不可修補的,需要一種全新的品牌再造和再定位。

現在,茅台實施的保價保量、更換經銷商的做法似乎有點像盲人摸象,沒有找準方向。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品牌錯位問題的嚴重性,也沒有認識到消費者的真正訴求。

茅台品牌需要與“腐敗”標簽進行果斷切割。白酒是一個暴利產業,茅台酒毛利率驚人地超過90%以上,茅台集團成為了納稅大戶。從納稅的角度來說,按理說茅台是個好品牌,但為什麼不受媒體和公眾“待見”呢?

因為一直以來茅台定位官酒,價格虛高,沒有幾個老百姓喝得起茅台,成為一種特權酒。正所謂買茅台的人不喝茅台,喝茅台的人不買茅台。人們對於腐敗的厭惡直接嫁接到茅台品牌身上,使消費者產生“茅台=官酒”、“官酒=腐敗”的聯想。讓幾千年來國寶級的茅台品牌美譽度受到如此玷汙,殊為可惜。

在此基礎上,茅台品牌應該重新定位消費群體,重建白酒消費文化,拋棄高高在上的官本位。茅台麵臨中長期問題是消費者斷層,白酒文化的斷層。“80後”、“90後”新生代群體集體排斥白酒品牌和白酒文化,轉為更願意接受洋酒品牌和洋酒文化。

中國白酒產業存在一個罕見的消費者認知和產值規模的背離——白酒產業越做越大,但是消費者越來越少,消費文化影響力越來越淡,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怪現象。這就是幾十年所謂中國白酒產業發展的結果,作為行業龍頭,茅台應該首先進行總結和反思,找到品牌症結所在。

品牌指南

履行責任,重建文化。

10月2日做一個令人尊敬的品牌

品牌感悟

做品牌為了什麼?賺錢的品牌是一個好品牌嗎?普通品牌與令人尊敬的品牌差異在哪兒?這些都需要一個清晰的界定。但可惜的是,許多企業的主要導向是做一個賺錢的品牌,而不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品牌。

品牌分析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董事長小威廉·克萊·福特說過:“好的企業與優秀的企業之間有差別。一家好的企業可以提供優秀的產品和服務;一家優秀的企業也可以提供優秀的產品和服務,但他還要努力地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簡睿傑也認為,“企業開展的公益活動與促銷活動一般都會給社會帶來利益。企業將自己一部分利益回饋社會開展各種公益活動,不僅滿足了社會公益活動中對資金的需求,同時又將企業良好的企業道德倫理思想與觀念帶給了社會,提高了社會道德水平。”

一直以來,遠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蔣錫培在探索著一個問題,企業的發展壯大究竟是為了什麼?1995年,遠東在完成了股份製改革以後,企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但這個時候的蔣錫培卻困惑了,他不停地問自己:企業發展到今天究竟是為了什麼呢?難道就是為了賺錢嗎?

這個問題如果想不通,那麼企業和品牌的定位、戰略和發展都處於糊裏糊塗之中。經過討論和論證,遠東最終提出“五個滿意”:員工滿意,客戶滿意,股東滿意,政府滿意,社會滿意。這一年可以說是蔣錫培思想大解放的一年,也是遠東發展曆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公司不僅建立了清晰的文化戰略,而且建立了長久的整體發展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