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眾品牌的汽車更為如此。大眾品牌一手車價格相當穩定,這也提升了二手車的保值率。為了維護品牌的穩定性,大眾新車的價格一直保持比較平穩的狀態,這是其他日係品牌汽車不能夠完成的任務。
一般來說,在新車推出之前,4S店會加價訂車。新車推出之後的2個月內是訂車不加錢,之後的日子則是按車商定價買車,最後,上市1年後才會出現部分降價優惠的促銷措施。在推出兩年左右的時間,才會有改款改型或者增加配置的措施。這一係列營銷保證了品牌價格體係的相對穩定。
在中國,豐田品牌給消費者的印象就是不斷地促銷、不斷降價,品牌不斷下沉。豐田一味追求市場規模最大化,擴張市場占有率,輕視產品技術革新。後果是產能不斷放大,終端價格不斷下調。雖然市場占有率上升了,但是產品質量下降,用戶滿意度也出現下滑。
品牌指南
放慢腳步,實際上是品牌“加速度”。
10月9日強生應放慢腳步
品牌感悟
我們要反思如何從品牌之利回歸到品牌之義。做品牌不能隻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盲目地擴張市場規模,忘記了企業存在的根本意義是什麼。品牌是價值,是承諾,更是責任。
品牌分析
企業責任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方的生活質量而貢獻於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
盡管戰略管理大師邁克爾·波特把企業社會責任領域比做“有太多的牧師的宗教”,但他還是明確提出:追求完全贏利戰略的企業隻有在非營利(如環境)上得到高分,才能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強生公司有著100多年曆史,在財富雜誌2013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132位。不過,這家公司近幾年不斷卷入產品“召回門”事件,公眾和消費者對強生品牌的美譽度和信任度不斷下滑。
早在1988年,強生公司海外子公司就涉嫌在希臘、波蘭、羅馬尼亞為醫院官員以及醫生提供金錢或旅遊形式的賄賂,以換取對方與公司簽訂售藥合同,為強生所產藥品、醫療器械等“促銷”。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執行部門負責人說:“強生公司為尋求利益放棄遵守法律,收購私人公司,使用虛假合同……以掩蓋足跡。”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2013年6月5日,強生宣布召回3200萬盒“Cilest”口服避孕藥。在這一最新的全球大範圍召回之前,2013年的前5個月內,強生已經在全球宣布了多項召回,包括162萬瓶“泰諾止痛糖漿”和“兒童泰諾懸濁液”,200萬台血糖檢測儀以及2000支嬰兒舒緩乳液和“舒日”、“亮眸”隱形眼鏡。
奇怪的是,強生執行雙重召回標準。在全球大規模召回的同時,很多卻不涉及中國市場。據報道,2005年以來,強生旗下至少13家子公司及其至少27種產品發生了至少51次召回事件,其中有48次召回不涉及中國市場。
為此,2013年6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約談了強生公司,並表示,強生藥品及健康相關產品頻繁發生因質量原因的召回事件,說明強生公司的質量管理係統可能存在缺陷。凡在國外召回藥品必須在華同步召回,對藥品生產企業召回不報告、召回不及時,將采取嚴厲的監管措施,直至停止在華生產銷售藥品。
由於監管部門的約談發話,以及媒體的大篇幅報道,強生在華苦心經營的品牌形象幾天之內垮掉。
強生質量事件的根源在於責任戰略的落空。為了保持增長,強生一直熱衷於並購擴張,強調成為全球規模大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消費者護理產品公司,並把產品延伸到醫療器械、製藥、個人護理等多個領域。強生公司引以為豪的是公司之大,可謂世界上唯一一家把醫療器材、藥品和消費品結合的公司。
這種模式可以帶來規模效應,也給質量和生產管理提出挑戰。如果被並購進來的廠家,產品質量缺少管控,就可能出現大範圍的質量事件。事實也是如此,強生三分之一的藥品召回來自強生並購的歐洲工廠,正是由於這些公司的產品質量未達標,導致產品被召回。
品牌指南
品牌是價值,是承諾,更是責任。
10月10日打造利他品牌
品牌感悟
稻盛和夫提出,不隻為自己,也為社會追求利潤。利他的行為會讓我們獲得超越自己的偉大力量。品牌和人一樣,要做品牌先講責任,凝聚人心。
品牌分析
責任是企業的未來,利潤是企業的現在。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一個人如此,一個企業和品牌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