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人人都能成為品牌(1)(1 / 3)

12月1日柳傳誌品牌三要素

品牌感悟

產品品牌的重要已為共知,殊不知,企業家品牌也能營銷。企業品牌往往建立在企業家個人品牌之上,企業家的一言一行都彰顯著企業的形象,傳播著企業的信息,個人魅力也會給企業帶來穩固的品牌效應。

品牌分析

我們的品牌研究發現,在品牌創建過程中,企業家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呈現出相互促進的關係,這一“三品共進模型”正成為許多優秀大型企業的品牌模型。

相對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來說,企業家品牌戰略是對企業家個人品牌進行品牌定位、包裝和傳播,如個人價值觀、管理細節的展現,以此塑造個人品牌形象。

強勢的企業家品牌可信度高,投入回報性價比高,同時可以構建廣泛高端的人脈,帶動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企業家應不斷提升個人品牌,以提升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的影響力。

事實上,伴隨著一家家著名企業共同發展起來的是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聯想的柳傳誌、萬科的王石、遠東的蔣錫培,等等。我們很難分辨清楚,是企業的輝煌成就了企業家的功名,還是企業家的優秀促成了企業的興盛。

2009年,在聯想集團連續虧損後,柳傳誌複出的消息讓聯想股票增值33億港元。媒體當時評論:柳傳誌個人品牌價值33億港元。柳傳誌被稱為中國企業家“教父”,他個人品牌的成功,將無形資產轉換成了真金白銀,強有力地提升了品牌相關方,如投資者、消費者等對聯想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的信心,對後者進行了強有力的擔保。

我們總結柳傳誌個人品牌的塑造有三個要素,即創價值、建理論和有魅力。

第一,創價值。柳傳誌帶領聯想團隊,從中科院的一間小平房起步創業,發展成為巨型中國民營企業,主導聯想並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到201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腦企業,這些業績令人信服。

第二,建理論。作為民營企業領袖,柳傳誌係統地總結了聯想的價值觀和文化,成為其他許多民營企業學習的對象。柳傳誌的管理理論很樸素,實用且自成一體。他把管理總結為三要素: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西方管理學者反對企業多元化,但柳傳誌在實踐中提出中國多元化論——“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這個理論普遍流行於中國企業,生命力極強。

第三,有魅力。作為企業家,柳傳誌較好地平衡了與品牌利益相關方的關係。在企業內部,推行“說到做到”、“以身作則”的強勢文化;對外部,他顯得比較柔性平和,處理好了與媒體、政府等方麵的關係,為企業發展創造了一個濕潤的環境。

2013年,柳傳誌提出“不談政治”,被企業界炒翻了天,實際上柳傳誌看到了環境的複雜性,意在保護民營企業家,最後還是贏得了企業家的尊敬。

品牌指南

企業家個人品牌,有效推動企業品牌發展。

12月2日被“貼到牆上”的王石

品牌感悟

個人品牌以個人為傳播載體。成功的個人品牌個體要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情感特征,具有引領式的核心價值觀和文化,引領大眾的價值需求。以此推動美譽度不斷上升,形成持續的影響力。

品牌分析

王石屬於職業經理人,個人財富與那些房地產大佬不在一個級別上。但是,王石是中國房地產群體中陽光式的領袖人物,被媒體稱為地產界的“教父”。

王石個人品牌之強大令人感歎,主要原因在於王石個人品牌的核心價值觀和文化的差異化。任誌強、潘石屹在民間的影響也很大,知名度很高,但是從美譽度和影響力上來講,與王石的個人品牌還有一定的差距。

王石個人品牌的成功不僅在於萬科的成功,更在於價值觀和文化的成功。王石本人的價值理念和風格與萬科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緊密結合——堅持陽光式的房地產發展理念和模式,這與其他房地產商形成鮮明的對比。

房地產領域有許多灰色地帶,包括拿地、規劃、監理等環節,房地產商心照不宣。王石是一個特例,他宣布萬科推行陽光體製,拿地不行賄,所以萬科在城市黃金地段總是拿不到地。在房價快速上漲的過程中,其他房地產商高價拿地,王石一直按著萬科,不當“地王”,超過25%的利潤不做。

“別人都樣做,我偏不這樣做。”王石的理念和口號具有差異化,雖然拿不到地王,但是得到了消費者和公眾的好感,迎合了大眾需求,迅速建立了個人品牌。

更重要的是,王石是一個有傳奇故事的人。他用自己的生命實踐來創建個人理念和價值觀,這與其他個人品牌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