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幹工作不能越位,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該放手的要放手,該放權的要放權,弱化自己才能讓整個組織充滿活力。
鄧超是一家單位才上任的領導,少年得誌,意氣風發,想幹出一番事業來,所以工作起來總是那樣賣力。下屬人人都知道自己能決斷某些事情,但因為新老板喜歡插手工作,所以他們都要等待鄧超的明確指令後才能放開手腳幹事。鄧超每天隻要一進辦公室,請示的、彙報的下屬就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好不熱鬧。他每天要應付上百份的文件,處理幾十起大大小小的事務,他經常抱怨說自己要有分身術,或者再多一雙手多一個腦袋就好了。
有一天,鄧超終於忍不住了,他把所有的人關在辦公室外麵,把所有無意義的文件拋出窗外,盡量讓下屬自己拿主意,不要來煩自己。他還給秘書做了硬性規定,所有遞交上來的文件必須篩選後再送交,每天不能超過十份。剛開始,秘書和下屬都不習慣,他們已養成了奉命行事的習慣,而今卻要自己對許多事拿主意,他們真的有點不知所措。但這種情況沒有持續多久,單位就開始有條不紊地運轉起來,下屬的決定是那樣的及時和準確無誤,單位的整個工作狀況甚至比之前還好很多。鄧超自己也有了看報、品茶的時間。他這時候才明白,之前自己隻是一個事無巨細凡事都包攬的老媽子,現在才是一個真正的領導。
領導幫下屬的忙隻能是越幫越忙。鄧超一開始的瞎忙完全是咎由自取,他沒弄明白這個道理:既然是一個單位的領導,那麼其職責隻應限於有關單位全局的工作,下屬各部門本來就是各司其職,以便給領導留下足夠的時間去想大計、幹大事,何必非得包辦代替呢?一個幹工作喜歡越位的領導,決不是什麼好領導,甚至連稱職都算不上。
陳平是漢高祖劉邦的軍事參謀長,此人韜略滿腹,足智多謀,跟隨劉邦南征北戰,東擋西殺,想出了許多好的計謀,對劉邦奪得天下有很大的貢獻,很受劉邦賞識。後來陳平被漢文帝封為宰相,輔佐文帝治理朝政,管理天下大事。
與陳平同座的還有一個宰相周勃,漢朝吏製設兩個宰相,共為國政服。務。
有一次,文帝在朝會上問右相周勃:全國一年審決了多少案件,全國一的財政收支多少,周勃支支吾吾,一問三不知。劉恒很不高興,就轉問陳平相同的問題。陳平不慌不忙答到:"陛下要了解刑獄問題,可以問管司法的官員;陛下要了解財政收支,應該問管財政的官員。"文帝笑了笑問:
"你不是在開玩笑吧,如果問司法大臣、財政大臣,那麼你們宰相又幹嘛呢?"陳平不緊不慢地回答文帝:"陛下,臣鬥膽犯言,身為宰相當使百姓安居樂業,各得其所。對外須撫鎮四方,使各地蠻族諸侯服從中央,不敢稍有叛亂之舉,對內則要督促所有官吏盡職盡責,搞好分內之事,卻不必自己去過問一些瑣碎之事。"漢文帝聽後連連點頭,重賞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