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牛勢領導要做的第43件事向古人學習識人智慧(1 / 3)

察古可以鑒今,中國幾千年積累下來的識人用人的寶貴經驗,對於今天的領導者如何識人用人,仍然具有借鑒作用和參考價值。

中國的古籍浩如煙海,記載識人用人思想和方法、趣聞和軼事的文獻十分豐富,可以說遍及經、史、子、集,見諸儒、道、法、墨、名各家。察古可以鑒今,這些幾千年積累、沉澱下來的識人用人的寶貴經驗,對於今天識別和選拔、培養和使用人才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和參考價值,領導者不妨從老祖先們那裏去尋找識人的智慧。

文王的"六征"識才法《大戴禮記·文王官人篇》中記述了文王觀察品行真偽,辨別才藝的六種方法,又叫"六征":

一是觀誠,即考察一個人外在的表現和內心的想法,以觀察他的誠實程度;二是考誌,就是通過詳盡地審察每一件事情來考察度量一個人的心誌;三是視中,通過外在的細小地方來觀察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四是觀色,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麵部表情來推測他的內心世界;五是觀隱,就是觀察一個人隱藏的真實想法;六是搖德,通過為人處世來考察度量一個人的道德水準。

《呂氏春秋》的識人智慧"八觀"通則觀其所禮:如果他通達,就觀察他都對什麼人以禮相待;貴則觀其所進:如果他顯貴,就觀察他都舉薦什麼人;富則觀其所養:如果他富貴,就觀察他供養的是哪些人;聽則觀其所行:如果他聽取別人的言論,就觀察他的實際行動;止則觀其所好:如果他閑暇無事,就觀察他愛好的是什麼;習則觀其所言:如果他學習,就觀察他說出來的都是什麼話;窮則觀其所不受:如果他貧困,就觀察他不接受的是什麼;賤則觀其所不為:如果他低賤,就觀察他不去做的事情是什麼。

"六驗"喜之以驗其守:使他歡喜以考驗他是否不失常態;樂之以驗其癖:使他歡喜以考驗他是否放縱;怒之以驗其節:使他發怒以考驗他是否能夠自我約束;懼之以驗其特:使他恐懼以考驗他是否能夠自製;哀之以驗其人:使他悲哀以考驗他是否能夠自製;苦之以驗其誌:使他困苦以考驗他是否不變其誌。

此外,《呂氏春秋·論人》篇中還有"六戚"與"四隱"的識人之法。六戚指一個人的父親、母親、哥哥、弟弟、妻子、兒子,四隱指一個人的朋友、故舊、鄰裏和身邊之人。從一個人對這"六戚"與"四隱"的態度中以及"六戚"與"四隱"對這個人的評價中,可以真實地評價一個人的才幹品行。

《呂氏春秋》認為,在內就憑借"六戚""四隱"來觀察,在外就用"八觀""六驗"去衡量,那麼一個人的真誠和虛偽、貪婪與卑鄙,美好與醜惡就都不會判斷錯了。

李克的"五視"識人法屈視其所親:當一個人懷才不遇時,就看他跟哪樣的人親密來往。如果他是跟一些同樣不得誌的人親密相處,發牢騷,鳴不平,他就是個心胸淺薄的小人物。

富視其所與:當一個人富有的時候,要看他把錢往什麼地方用。

如果他把錢慷慨地用在培養窮但有才幹的人身上,或是仗義疏財於慈善事業,這樣的人就值得提拔。

達視其所舉:當一個人仕途通達,大權在握時,就要看他舉薦拔擢的都是些什麼人。如果舉薦的全是睿智、廉潔的人,表示他絕無私心,這種人是值得賦予重任的。

窮視其所不為:如果一個人求取功名不得,仍保持名節,不走歪門邪道,不奴顏婢膝,不投機鑽營,表示他是個可以擔大任的人。

貧視其所不取:當一個人窮得難以度日,就看他是不是貪婪。若是窮不喪誌,對有錢人不卑不亢,就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人物。

孔子的三條辨才秘訣視其所以:就是看一個人跟什麼樣的人交往,因為一個人生活圈、社交圈的狀況,可以反映出他思想境界的高低和情致趣味的不同。

觀其所由:就是看一個人為了達到某個目的,采用了什麼手段、什麼方式。

察其所安:就是看一個人的心裏在想什麼,他安的什麼心,經常為誰著想。

莊子識人有九法近使之而觀其敬:將他安排到自己身邊工作,有利於考察他的處世的態度、行為、性情及性格。

遠使之而觀其忠:將他指派到遠方去工作,看他是幹正事還是胡作非為,以此來了解他是否真的忠誠。

煩使之而觀其能:在情況複雜時派他去工作,或是頻繁地交給他一些工作並要求他在一定的時限內完成,由此可看出他的能力如何。

卒能問焉而觀其知:在匆忙和倉促的情況下突然詢問他,很容易看出他智力的高低、反應的迅遲、學識的深淺。

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在緊迫的情況下和他相約,看他是否守信,是否絕對聽命於自己。

委之以財而觀其仁:讓他管理財物,以此觀察他的廉潔情況如何。因為從一個人在金錢麵前的種種心態和表現最能考察他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