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牛勢領導要做的第45件事不拘一格用人才(1 / 2)

選任人才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要敢於打破文憑、資曆、年齡這些條條框框,任人惟才,惟才是用,隻要有才就應為我所用。

聞顰鼓而思良將,人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治國、治軍、治校、治廠,在一切團隊管理中都是舉足輕重的。團隊要在競爭中獲勝,就需要大批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而要想群賢畢至,就需要領導者在選人的時候不能用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來衡量人才,要敢於打破門第、文憑、資曆、年齡這些條條框框,不拘一格選人才,唯才是舉是正途。任人唯才,唯才是用,隻要有才就應為我所用。

不計年齡據統計,人的一生中25~45歲之間是創造力最旺盛的黃金時期,被稱為創造年齡區。如果領導者不敢重用年輕人才,既耽誤年輕人才的前程,也會不利於自己的事業。當然,用人不計較年齡並不是說"惟小是舉",還是要惟才是舉,隻要有才,婦孺老幼皆可為我所用。

領導用人幹萬不能以年齡為標準一刀切,假如你製定一個53歲就不能再提拔的政策,那麼50出頭的人才就知道自己到頭了,工作態度肯定要大打折扣,而且還牢騷滿腹,不利於團結。"年齡是個寶,能力作參考"就是諷刺用人唯年輕化的現實,領導者不可不深思。

不分親疏叱吒風雲的拿破侖在他的征戰生涯中,哪怕曾經反對過他的人,隻要確有真才實學,他同樣可以被信任提拔。茹當先於拿破侖為革命軍的少將,先反對拿破侖,後轉而擁護拿破侖。拿破侖捐棄前嫌,先命他指揮意法聯軍,後又任命他為西班牙國王的軍事顧問和參謀長。

卡爾諾將軍在拿破侖執政前,曾竭力反對拿破侖當"第一執政"和皇帝。幾年後,當他願為拿破侖效力時,拿破侖即任命他力安特衛普總督,之後又任命為內務大臣。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使拿破侖成了統率勁旅、橫掃千軍的曠世偉人。

不任人惟親,要惟才是舉,這樣的話誰都會說,但領導者真正做到又是何等的艱難。隻有具有頑強的意誌和極高的情操,才能克服私心、私欲,真正做到任人惟賢。這就需要領導者識人用人時不藏私心。

不藏私心春秋時期,晉平公問大臣祁黃羊:"南陽缺個縣官,你看誰當合適?"祁黃羊說:"解狐最合適。"晉平公很奇怪: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要推薦他做官?"祁黃羊答道:"您隻問我誰能當縣官,並沒問我誰是仇人。"又有一天,晉平公問祁黃羊:"朝廷裏缺個法官,你看誰當合適?"祁黃羊說:"祁午合適。"晉平公又奇怪了:"祁午不是你兒子嗎,你不怕別人說你為兒子走後門嗎?"祁黃羊答道:"您問的是誰可以當法官,並沒有問祁午是不是我兒子。"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讚祁黃羊。、孔子說:"祁黃羊這人可真不錯,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對外不計較私人仇怨,對內不避諱親生兒子,真是大公無私啊!"領導者要避免用人惟親的錯誤,就得像祁黃羊那樣"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要有公正之心,不能藏有私心,不能為了立山頭、拉幫派或者打擊異己而失去了公正。領導者能否做到公心選才,既關係到人才的命運,也關乎自己的命運。如果憑個人好惡、親疏、恩怨、得失來識人用人,一方麵會使德才平庸、善於投機取巧的人得到重用,另一方麵,又會埋沒一些德才兼備的人。

不管門第"英雄問何處,當初皆貧寒",大凡賢能之士多產生於卑賤貧苦之人中,隻有獨具慧眼的領導才能發現、提拔、任用他們。漢代的朱買臣,家裏很窮,靠砍柴賣柴來維持生活,他妻子還吵著要離婚,這在封建社會對一個男人而言,實在是莫大的恥辱。但朱買臣不以為然,繼續背他的書。後來嚴助向皇帝推薦了朱買臣,他被召見,同漢武帝談論《春秋》、《楚辭》,漢武帝十分賞識他,提拔他當了會稽太守。

不看外貌人有美醜之分,但長得醜不是一個人的錯,更不能說明這個人無才。《三國演義》中的張鬆、龐統,雖然人醜但是很有才。據說大聖人孔子鼻孔上翻,你說醜不醜?如果一個領導者就因為一個人看起來不順眼,"哢嚓"一聲把此人的才能否決了,那絕對是識人的錯誤。

一個人才既有漂亮的外表,又有滿腹才略當然最好,相貌醜陋,才華橫溢者也與大局無妨。比如,曾國藩重要的兩個幕僚,羅澤南"貌素不揚,目又短視",駱秉章"如鄉裏老儒、粥粥無能"。領導者用人是要用他的才,而非他的貌,千萬不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