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宋代晚唐體有著鮮明的個性。它以賈島、姚合作為主要的師法對象,同時也學習其他中晚唐人。在作詩態度上,宋代的晚唐體詩人繼承了晚唐詩人的苦吟精神,作詩充分地投入。在體製愛好上,宋代晚唐體也顯示出了繼承性,他們喜歡近體,偏愛五律、七絕。在詩歌語言方麵,宋代晚唐體偏好表現暗夜、黃昏時間的語詞,偏好於描寫秋天的景物,偏好於選取自然意向。在詩歌結構方麵,宋代晚唐體重視中間二聯,並因此導致全詩不太均衡。在詩歌風格上,宋代晚唐體小巧精致,著力於追求“清”的美學風範,呈現出清新秀美的特點。
宋代晚唐體的存在不是孤立的,除了本書談及的與宋代詩歌、文化背景的種種糾葛以外,就整個文學史來看,它也並不孤獨,可謂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中晚唐的詩歌創作無疑是它的源頭,而元、明、清三代的相關創作及激烈論爭則是它的繼續。每當國家更替、社稷危亡之際,晚唐體(廣義)便風靡一時,其中的文化內涵,值得我們深思。
本書重點在於梳理宋代晚唐體的發展脈絡,對於它的各個階段的研究,多是淺嚐輒止,尚欠深入。囿於學力,本書研究的範圍僅限於宋代,未能將其與整個文學史上的晚唐體思潮聯係起來,這也是一個遺憾。不足之處尚多,隻能留在將來慢慢去彌補了。
趙敏
戊子初春於錢塘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