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歿的天良(下部)(3)(2 / 3)

大悲閣上的靈瓦(一)

清朝順治八年清明節這天,國史大學士張端在家廟祭祀先人後,又去園中大悲閣上閑逛。他見昨晚一場大雨後,閣簷上落下幾片瓦當。抬頭看,牆壁濕了多處,椽子和頂板上也有不少漏雨的地方,心中不由得疑惑起來。這大悲閣是張端的父親做官時修造的,建成至今不滿七年。張端知道,象這種用雙層硫璃瓦蓋的閣頂,不遇大天災一百年都不該漏雨。落下的瓦當和處處水痕告訴他,閣頂的瓦壞得很厲害。想到雨季快到了,他決定稟告父親,趕快找工匠將瓦退下來另蓋。張端的父親叫張忻,他聽說大悲閣漏雨之事,低頭想了一會,惱怒地說:“這是西街的孫晉一夥幹的。當年他嫌咱家的工錢低,開始不接這活,是縣衙的劉班頭去了他家一趟,才領工匠來了。他們如此欺咱,今天我決不輕饒他們。”說完,令家人去將孫晉找來。看著家人出了門,張端走到父親身邊,說:“爹,閣頂漏雨也許另有原因,不可全怪在工匠頭上。當年你讓縣衙派人叫鄉鄰們來幹活,已經失了禮。等孫晉來了,還是以禮相待,商議如何修繕吧。”張忻聽了這話“哼”了一聲說:“還以禮相待?這些泥瓦匠個個發賤,他們耍弄了咱,背後裏一定還笑咱糊塗呢,此事我自有辦法治他。”父子二人正談不到一塊,孫晉來了。孫晉給張忻父子施了禮,問傳他來有什麼事。張忻說:“當年建閣時是你領人蓋的瓦。如今漏了雨,看在老街舊鄰的份上我不追究。如今我還出民房蓋瓦三倍的工錢,你快領工匠來退下瓦另蓋吧。”聽了這些話,孫晉為難地說:“老太公,工匠們要養家糊口,我不能強拉他們來啊。”張忻聽了冷冷地說:“將我這飛簷鬥拱的大悲閣糟踐成這樣,他們就不怕我告到縣衙?”說著話,兩眼狠狠地盯住孫晉。見孫晉低著頭不說話,張端心中有些不解:大悲閣比民房高,蓋瓦是要多一些難度。但父親出民房三倍的工錢,為什麼工匠還不願來幹這活?他想問孫晉內中有什麼原因,誰知一句話還沒說完,張忻向他一擺手,站起來說:“大悲閣修竣後,我親自去觀音祠引來香火,未想到七年未滿就要重修,這要驚擾神靈的,真是造孽啊。”說完,要張端立刻去準備,代他去觀音祠上香告神。他催張端出門後,又怒斥孫晉,要他立即率工匠修繕大悲閣。觀音祠在城東山上,張端燒完香出祠遊覽山景,見幾個工匠在祠西廂外簷上換瓦,他想起孫晉說工匠們不願來大悲閣幹活的事,假做請人修房,上前打聽退瓦另蓋的價格。

大悲閣上的靈瓦(二)

這些工匠想攬生意,熱情地說了退瓦另蓋的工錢。張端問明他們報的是民房的價,忙說自己要修的是閣樓。一位老工匠說:“泥瓦匠有句行話說,‘寧修三間房,不修一間廳,寧修兩間廳,不修一間閣’。在閣頂上幹活,上瓦上泥費時費勁,一般按民房的六倍討工錢。要是閣樓是飛簷鬥拱式的,腳手架靠不到牆,又高又險的,你出十倍的工錢,還得管飯呢。”聽了老工匠的話,張端才明白父親給孫晉的工錢太低了。他正想著,老工匠卻以為他嫌要的價高,忙向前湊了湊說:“蓋瓦的活,你不能光聽價錢啊。”他回身拿起兩片瓦來說:“這兩片瓦看似一樣,你仔細看看是一樣嗎?”說著把瓦遞到張端手中。張端拿著兩片瓦看了一會,也看不出什麼兩樣。老工匠將瓦接過去疊到一起,又比了比瓦的兩頭,他才看出兩片瓦的孤度不同,瓦頭大小也不同。老工匠說:“這瓦是有公有母的。母瓦也稱底瓦,一行行排在底層,公瓦也稱上瓦,一行行蓋在母瓦行與行之間的縫上。公瓦母瓦插在泥中的深淺和角度有講究,瓦頭露出的長短、瓦壟平不平更有講究,要是不分公瓦母瓦,隻管壟泥擺上,那可省力省事,不過能抗幾年風雨可就難說了。”說完嘿嘿笑了起來。張端燒香回來,大悲閣的修繕已經動了工,閣脊前的瓦已經退了下來,幾個工匠正從西端重新蓋瓦。張端見一位拌石灰泥的工匠舀了一瓢涼水喝了,他皺了皺眉,讓兩個在此督工的家人趕快去燒開水。一會兒,兩個家人抬著一桶開水來了。張端要孫晉吆喝夥計們過來喝水,他舀了碗開水,雙手端到孫晉麵前,慌得孫晉立刻跪在地上,說:“老爺,您是朝庭重臣,一品大員,小民怎敢勞您親手端水啊。”張端搖搖頭說:“在朝我是大臣,在家就是平民。你們為我家幹活,出力流汗,我給您舀碗水是應該的啊。”他把碗遞到孫晉手中,又說:“大叔,請您告訴夥計們,來這兒幹活不要自己帶飯了。每天的午飯和晚飯由我府準備。”他見兩個家人站在一邊,走過去說:“你二人要供足這裏的開水,不要管工匠們如何幹活了。”說完回身走了。這一天,閣頂蓋了五十壟瓦。吃晚飯的時候,張端提著酒來到飯桌旁,他說:“中午飯不加酒是因為大夥下午登高幹活,如今收工了,大家喝酒解解乏吧。”孫晉看了看張端,輕輕地點了點頭。第二天傍晚,守在工地上的兩個家人來找張端,一個氣哼哼地說:“昨天蓋了五十壟瓦,今天到現在四十壟未蓋完。咱們的飯白管了。”另一個說:“難怪老太公說這些泥瓦匠奸刁,看來咱們不督工不行啊。”聽了這些話,張端想起觀音祠老工匠說的公瓦母瓦的事,他讓兩個家人退下,自己拿了些銀子,匆匆去了大悲閣。工匠們收了工正在吃飯,張端來到孫晉麵前說:“大叔,我父親不知蓋瓦的價格,定的工錢少了,如今我以民房蓋瓦十倍的價,按慣例先付給您一半,餘下的等完了工再算好嗎?”孫晉聽了些話一愣,他站起來想說什麼,卻又猛地轉回身,高聲說:“夥計們快吃飯,今天將閣前的瓦撿開再回家。”說完一仰脖子把杯中酒幹了。張忻聽說兒子許了工匠們十倍的工錢,第二天一早就來到大悲閣前,他見孫晉領著工匠來了,迎上去說:“我兒是朝庭大臣,他的話已經出口,我也不便再改,這瓦如果蓋得仍像七年前那樣,老夫決不饒你們。”聽了他的話,孫晉笑了笑說:“老太公,我孫晉六十多歲了,這把老骨頭還不知能不能活七年,我們就憑良心幹吧。”他還要說什麼,又見張端急急地趕來。張端來到張忻麵前,低聲說:“爹,你年紀大了。有我在家,這事您就別操心了。”他正要扶張忻離去,孫晉笑了笑說:“老太公,您老不就是想要閣頂上的瓦百年不動嗎?請您聽我一句話吧。”他上前扶著張忻,慢慢地走到閣前一堆瓦旁,拿起一片瓦來,說:“老太公,你看這瓦,它有頭、有身子、有腳,也是有靈氣的啊。”他看了張忻一眼,又低聲說:“老太公,這瓦是識敬的,建閣時你未敬瓦,才出現了不滿七年閣頂漏雨的事。今天您老若能敬瓦,我敢說,這些瓦上了閣頂,保證牢牢固固一百年不用修繕。”說完,他走到開水桶前舀滿一碗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