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將通過與前後不同時代類書的比較,分析唐代類書的類目結構和撰述體式,從而判斷唐代類書的總體編纂水平。
第一節唐代類書的類目
一般類書都是區分門類的。分門別類,是類書較之其他種類的圖書形式上最明顯的特徵之一。“類書”這一名稱,也是由此而來。《易·繫辭上》有雲:“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類書以類目為結構,將散布在群書中的關於社會自然的各種知識,彙編為一冊,體現的正是這種“類聚”精神。
既然類目是類書的普遍特徵,我們就可以通過考察一部類書的類目,知道這部類書的編纂是否科學;可以通過考察一個時代的類書的類目,知道這個時代的類書編纂是否成熟。
一、唐代類書的類目
我們討論唐代類書的類目,將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唐代類書為例,其中既有政府組織大量人力物力編纂的巨製,又有文人的個人作品,還有流行於民間的小冊子,以期從總體上把握唐代類書類目安排上的特點。並且還會涉及與唐前類書、唐後類書類目安排上的比較,用比較的方法判斷唐代在類書編纂史上是什麼樣一個地位。這裏我們先從唐代的兩部官修類書談起。
《藝文類聚》共有四十六個部,七百二十七個子目(參見《中國古代的類書》,78頁。)。部目如下:
天部歲時部地部州部郡部山部水部符命部帝王部後妃部儲宮部人部禮部樂部職官部封爵部治政部刑法部雜文部武部軍器部居處部產業部衣冠部儀飾部服飾部舟車部食物部雜器物部巧藝部方術部內典部靈異部火部藥香草部寶玉部百穀部布帛部果部木部鳥部獸部鱗介部蟲豸部祥瑞部災異部
《初學記》共有二十三個部,三百一十三個子目(參見《中國古代的類書》,95頁。)。部目如下:
天部歲時部地部州郡部帝王部中宮部儲宮部帝戚部職官部禮部樂部人部政理部文部武部道釋部居處部器物部服饌部寶器部(花草附)果木部獸部鳥部(鱗介、蟲附)
這兩部類書雖然部類有多有少,部類名目和順序也不盡相同,但它們在排列部類時,有個相似的結構。首先是“天”、“地”等萬事萬物活動的大舞台,其次是“帝王”、“職官”、“禮”、“樂”等人事,最後是各種器物、動物、植物。這樣一種次序結構普遍地存在於當時的類書之中,不但像《藝文類聚》這種嚴肅的官修巨製如此,即使那些在民間流行的小冊子也努力地在複製這一宏大的架構。敦煌卷子裏有一種唐代小類書名叫《雜鈔》,又名《益智文》、《隨身寶》或《珠玉新抄》,全一卷。其完整的類目我們已不得而知,但從它的序言我們可以窺見它要包含的內容和其類目設置的大致順序。其序曰:
蓋聞天地開闢已來,日月星辰,人民種類,陰陽寒暑,四時八節,三皇五帝,宮商角徵羽,金木水火土,九州八音,山川道徑,壽形之物,貴賤賢愚,帝代相承,生死不及,周而複始,天地宗祖之源,人事之矣!並皆幽玄,莫能照察。餘因暇日,披覽經書,略述數言,以傳後代雲耳。
薄薄的一卷便把天地日月、陰陽五行、貴賤賢愚包容盡了,多大的野心!所以顯得這樣有野心,這是與上邊我們剛提到的那個宏大結構緊密相關的。正因為這一結構普遍地存在,使一本品位很低的小冊子的編者——一個不會被人記住姓名的俗儒,在寫這篇百來字的序言時也敢漫無節製地吹噓這微末的一卷的知識容量。
這一結構不但在唐代類書中普遍存在,而且在唐以後的類書中也普遍地存在。我們舉唐以後的兩部類書經典為例。一本是編於宋初的《太平禦覽》,它距離唐代很近。一本是清代雍正朝的《古今圖書集成》,這是中國古典類書的集大成之作,一般認為其體例在所有古代類書中最接近完美。
《太平禦覽》共五十五個部,五千三百六十三個類(有些類又有附類,總共有六十三個附類;合類與附類共為五千四百二十六個類)(參見《中國古代的類書》,121頁。)。其部目如下:
天部時序部地部皇王部偏霸部皇親部州郡部居處部封建部職官部兵部人事部逸民部宗親部禮儀部樂部文部學部治道部刑法部釋部道部儀式部服章部服用部方術部疾病部工藝部器物部雜物部舟部車部奉使部四夷部珍寶部布帛部資產部百穀部飲食部火部休徵部咎徵部神鬼部妖異部獸部羽族部鱗介部蟲豸部木部竹部果部菜茹部香部藥部百卉部
《古今圖書集成》共六彙編,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其彙編目、典目如下:
曆象彙編
乾象典歲功典曆法典庶徵典
方輿彙編
坤輿典職方典山川典邊裔典
明倫彙編
皇極典宮闈典官常典家範典交誼典氏族典
人事典閨媛典
博物彙編
藝術典神異典食蟲典草木典
理學彙編
經籍典學行典文學典字學典
經濟彙編
選舉典銓衡典食貨典禮儀典樂律典戎政典
祥刑典考工典
顯然,《太平禦覽》與《藝文類聚》等的部類結構幾乎一模一樣。《古今圖書集成》雖然設一“博物彙編”把草木蟲魚放到了中間,但從總體上來講與《藝文類聚》等的差別也很小。《藝文類聚》等不但限定了封建時代的知識範圍,而且還把知識的次序結構也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