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唐代類書的編纂(3)(1 / 3)

這一分類體係很明白地體現了佛教的世界觀、價值觀。“天地”下邊首先是“佛”、“菩薩”,以及信奉佛教的僧侶。然後纔是世俗權力的最高擁有者“國王”、“太子”。接著按道行的高低排列“長者”、“優婆塞優婆夷”、“外道仙人”、“居士”、“庶人”。最後是邪惡的“鬼神”,不具有人格的“畜生”,和黑暗的“地獄”。與一般類書一樣的是,“天地”作為一切活動展開的背景,作為支配一切的秩序的終極依據,被置於卷首,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和一般類書不一樣的是,在佛教徒看來天地之間的主宰是“佛”,而不是人間的帝王,所以天地之間的秩序等級得以佛為坐標,得按照距離佛的遠近來排座次。根據這一原則,方外最一般的僧侶,即使惡行僧,也排在方內最尊貴的帝王之前。沒有出家的紅塵中人首先按世俗的等級秩序作一粗略的劃分:帝王、太子、長者、庶人,然後又各自按佛性高低區分等級。國王部,轉輪聖王列首,其次行菩薩道王,再次行聲聞道王。長者以得道長者為首,庶人以在家修行的居士為首。人可以按佛性分,動物也可以。佛教類書的編纂者非常細心,獸部列在前兩位的是經常充當佛與菩薩坐騎的獅子和大象(《經律異相》卷四十七“師子第一”“師子王為獼猴欲捨命一”:“過去世有一師子王,在深山窟,常作是念:‘我是一切獸中之王,力能視護一切諸獸。’”又“師子王有十一勝事二”:“一切畜生,師子為最。”“象第二”“象王供養佛一”:“佛獨遊行欲求靜寂,到憍薩羅國波利耶娑羅林寶樹下住。時五百群象,象行王恒在後,常得濁水殘草。壓其群眾獨來樹下,遙見佛。以鼻拔草蹈地令平,以鼻盛水灑塵草鋪為座,屈膝請佛令坐,三月供養。佛知象意,即受其請,而說頌曰:‘獨善無憂,如空野象,樂戒學行,奚用伴為?’時象王取好藕根淨洗,授與世尊。如是三月。”)。禽部居首的是印度傳說中的神鳥“金翅”(《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八“金翅一”“正音王死相二”:“金翅鳥王,名曰正音,於眾羽族快樂自在。於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於四天下更食,一日數亦如上。周而複始,經八千歲死相既現,諸龍吐毒不能得食,饑逼慞惶永不得安。至金剛山,從金剛山直下,從大水際至風輪際,為風所吹還金剛山。如是七反然後命終。以其毒故令十寶山同時火起。難陀龍王懼燒此山,即降大雨渧如車輪。鳥肉消盡,唯餘心存。心又直下七反如前住金剛山。難陀龍王取為明珠,轉輪聖王得為如意珠。若人念佛,心亦如是。”),而非我們所熟悉的鳳凰。

天地以外的知識秩序,一般類書以距離帝王所代表的世俗權力核心的遠近來定等級。距離權力核心越近的科目,在知識譜係中的等級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所以一般類書中,天地後邊以帝王為首,離帝王最近的是帝王的家人:後妃、太子、諸王、公主等,其次是按官品高低排列的文武百官,再次是一般老百姓,離得最遠的是非人的動物、植物。佛教類書用佛取代了帝王,按照距離佛所代表的最高境界的遠近來分高下。距離佛越近,等級就越高。所以佛教類書中,出家人的等級一律比未出家的人的等級要高。未出家的人當中,信佛的要比不信佛的等級高。從劃分知識等級的思維方式上講,一般類書和佛教類書是很相似的,祇不過一個以帝王為核心,一個以佛為核心,一個是人間的秩序,一個是宗教的秩序。這兩種秩序是有深刻聯繫的,一般來說是前者衍生出後者。《經律異相》體現出了與唐以後一般類書人間知識秩序極其相似的宗教知識秩序,這應該歸因於南北朝時期一般類書體製的成熟。《修文殿禦覽》等南北朝一般類書,大概很多都具有了《藝文類聚》等唐以後類書那樣的部類結構,已經相當成熟穩定。

從《經律異相》反映出來的南北朝類書類目結構的成熟,不僅表現在整個大的部類結構的框架上,而且在次一級的類目設置上也有所反映。這裏以天部為例。

《經律異相》天部子目:(一)天部(一)1三界諸天2三界成壞3劫之修短4日5月6星7雷8電9雲10風11雨(二)天部(二)

《藝文類聚》天部子目:天日月星雲風雪雨霽雷電霧虹

《古今圖書集成》天部子目:陰陽五行七政日月星辰天河風雲霞霧虹霓雷電雨露霜雪火煙

這分別代表三個時期的三部類書,天部子目是很相似的。《經律異相》中“三界諸天”、“三界成壞”、“劫之修短”,相當於《藝文類聚》中的“天”,《古今圖書集成》中的“陰陽”、“五行”,前者講的是有關天的宗教哲學,後兩者講的是有關天的世俗哲學。排在關於天的總體哲學之後的,是日月星辰等天象,這三部類書都是如此。因此,我們可以說南北朝類書不僅總的部類結構已經相當成熟,而且某些部類下邊的子目設置也和唐以後的類書很相仿佛,我們要為唐代類書的類目設置溯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

三、唐代類書類目的缺陷

上兩節我們已經說明唐代類書類目設置已經很成熟,並為其溯源到南北朝類書,但是這祇是問題的一個方麵。較之精益求精、青出於藍的後世類書,唐代類書的類目安排還是有缺陷的。我們先對《四庫全書總目》之《藝文類聚》提要中有關類目缺陷的內容做一箋釋,然後再展開我們的論題。

《四庫全書總目》批評《藝文類聚》說:

凡類四十有八。其中門目,頗有繁簡失宜,分合未當。如山水部五嶽存三,四瀆缺一。帝王部三國不錄蜀漢,北朝惟載高齊。儲宮部公主附太子,而諸王別入職官。雜文部附紙、筆、硯,而武部外又出刀、匕首等軍器一門。道路宜入地部,壇宜入禮部,而列之居處。針宜入器物,錢宜入寶玉,而列之產業。案、幾、杖、扇、麈尾、如意之類宜入器物,而列之服飾。疾病宜入人部,而列之方術。夢、魂、魄亦宜入人部,而列之靈異。以及茱萸、黃連入木部,芙蓉、菱、藤入草部;鴻之外又別出雁,蚌之外又別出蛤,鶴之外又別出黃鶴,馬之外別出騊駼,如斯之類,不免叢脞少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