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樸》:白居易撰。王楙《野客叢書》卷三十“白樸”條曰:“仆讀元微之詩。有曰:‘《白樸》流傳用轉新。’注雲:‘樂天於翰林中。專取書詔批答詞,撰為矜式,禁中號為《白樸》。每新入學,求訪寶重過於六典。’檢唐《藝文誌》及《崇文總目》無聞。每訪此書不獲。適有以一編求售,號曰《製樸》,開帙覽之,即微之所謂《白樸》者也。為卷上中下三。上卷文武階勳等。中卷製頭、製肩、製腹、製腰、製尾。下卷將相刺史節度之類。此蓋樂天取當時製文編類,以規後學者。”(《野客叢書》,345頁。)
《龍筋鳳髓判》:《四庫全書總目》雲:“四卷,唐張鷟撰。鷟字文成,自號浮休子,深州陸梁人,調露初登進士第,授襄陽尉,累官四門員外郎,終於恭州長史。事跡具莫休符《桂林風土記》。《唐書》附其孫張薦傳中,稱其兒時夢紫文大鳥止其庭,大父曰:“吾聞紫文,鸑鷟也。若壯,當以文章瑞朝廷乎?”遂命以名。員半千稱其文詞猶青銅錢,萬簡萬中,時號青錢學士,日本、新羅使至,必出金帛購其文。然所著作不概見,存於今者惟《朝野僉載》及此書。《僉載》已竄亂失真,惟此書尚為原帙。其文臚比官曹,條分件繫,組織頗工。蓋唐製以身、言、書、判銓試選人,今見於《文苑英華》者頗多,大抵不著名氏,惟白居易編入文集,與鷟此編之自為一書者,最傳於世。居易判主流利,此則縟麗,各一時之文體耳。洪邁《容齋隨筆》嚐譏其堆垛故事,不切於蔽罪議法。然鷟作是編,取備程試之用,則本為隸事而作,不為定律而作,自以徵引賅洽為主。言各有當,固不得指為鷟病也。原本附有注文,為明劉允鵬所輯,采撮頗詳,而稍傷冗漫,以別無他注,姑仍舊錄之。允鵬本名繼先,字敬虛,武定人,嘉靖辛卯舉人,嚐著有《續事類賦》,今未見傳本,惟此注附鷟之書,尚存於世雲。”《新唐誌》集部別集類有“張文成《龍筋鳳髓》十卷”,“文成”是張鷟的字。《中興館閣書目》、《宋誌》類書類有“張鷟《龍筋鳳髓判》十卷”。此書兩《唐誌》、《通誌》、《郡齋讀書誌》、《直齋書錄解題》及《文獻通考》均著錄,均歸入別集類。
《韻海鏡源》:《四庫全書總目》類書類之《韻府群玉》提要雲:“昔顏真卿編《韻海鏡源》,為以韻隸事之祖。然其書不傳。”顏真卿《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並序》(《顏魯公文集》卷七)曰:“真卿自典校時(開元二十四年),即考五代祖隋外史府君與法言所定《切韻》,引《說文》、《蒼雅》諸字書,窮其訓解。次以經史子集中兩字已上成句者,廣而編之,故曰“韻海”。以其鏡照原本,無所不見,故曰“鏡源”。天寶末(天寶十二年),真卿出守平原,已與郡人渤海封紹、高篔、族弟今太子通事舍人渾等修之,裁成二百卷。屬安祿山作亂,止具四分之一。及刺撫州(大曆三年),與州人左輔元、薑如璧等增而廣之,成五百卷。事物嬰擾,未遑刊削。大曆壬子歲(大曆八年)叨刺湖(湖州),公務之隙,乃與金陵沙門法海、前殿中侍禦史李萼、陸羽、國子助教州人褚衝、評事湯衡、清河丞太祝柳察、長城丞潘述、縣尉裴循、常熟主簿蕭存、嘉興尉陸士修、後進楊遂初、崔宏、楊德元、胡仲、南陽湯涉、顏祭、韋介、左興宗、顏策,以季夏於州學及放生池日相討論,至冬,徙於茲山東偏。來年春,遂終其事。前是顏渾、正字殷佐明、魏縣尉劉茂、括州錄事參軍盧鍔、江寧丞韋寧、壽州倉曹朱弁、後進周願、顏暄、沈殷、李莆亦嚐同修,未畢,各以事去。”
《稽瑞》:這是一部小型的專門類書,所彙集的都是書傳中的和祥瑞相關的事,起於上古,迄於六朝,編為四言韻語,而自注其出處。書凡一卷,前有自敘說:“方今元日朝會,上公上壽已,文部尚書奏天下瑞凡四。……惜其國家之大事,帝王之休祥,未列著述,蓋闕如也。遂徵諸圖史,著《稽瑞》一篇,考事以為對,切對以為句;並一對對下,隨而解之。……維嵩白雲子劉賡書。”劉賡事跡及時代本無記載,清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十七類書類著錄此書,並據《資治通鑒》“天寶十一載,詔改吏、兵、刑部為文、武、憲部,時官文部尚書者為楊國忠。肅宗時複舊製”,而賡自敘有“文部尚書奏天下瑞”雲雲,考定劉賡為唐人,書即成於天寶末、肅宗至德前。本書北宋《崇文總目》和南宋《通誌·藝文略》皆列史部傳記類,《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列子部類書類,《中興館閣書目》都有著錄(采錄自《中國古代的類書》,1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