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樽:飲酒器,指杯、盅、盞等類似的飲具。
⑤言為很不錯的好天氣。
⑥比大雁小的一種雁,霜降至即南歸越冬。
⑦客裏放懷須酩酊:客人們都要痛喝他個大醉。放懷即放開心情而痛飲。酩酊:大醉。
⑧棖觸:感動,棖拔,感觸之意。棖:chéng成音。
施何牧
【作者簡介】
施何牧:生卒不詳。字虞,蘇江上海崇明縣人。康熙乙醜科進士(1685年),官吏部稽勳司員外。著有《一山詩抄》。
九日放舟山塘
【背景略述】
詩人中年歸田,守正履道。詩學堅持唐宋之分,不肯隨時趨向。這首詩正是他致仕歸田後,在某年的九九重陽日所寫的一首詩。看得出來,詩人的心態是多麼坦然平靜,而對生活又是那麼向往愉悅。
老去登臨興未刪①,便乘小艇放溪灣。高原水淺苗初出,密樹霜濃葉漸斑。半世功名隨旅雁②,百年心跡對秋山③。黃花此日何岑寂④,一笑層台懶更攀。
【詞語注釋】
①刪:消除,意為降低或減弱。未刪:沒減去或仍還有的意思。
②此句是說前半生為讀書做官像大雁一樣北飛南歸,意為做官和歸裏都是一種正常的事,本無什麼得失。
③此句意為“人生百歲,秋山可鑒”。秋山:可作為是非曲直、功罪成敗的見證。
④岑寂:冷清、寂寞。岑:cén,讀芹。
【佳句采擷】
半世功名隨旅雁,百年心跡對秋山。
張實居
【作者簡介】
張實居:生卒不詳。明末清初詩人。字賓公,號蕭亭,山東鄒平人。約生活在明天啟至清康熙年間,以布衣終身。入清後隱居鄉裏。他是清初著名的詩人王士禎的內兄。士禎《蕭亭詩序》稱他“古今詩盈千百,樂府古選尤有神韻”。與同裏詩人徐夜有隱逸詩人之名。著有《蕭亭詩選》六卷。
九日王秀才攜酒至
【背景略述】
作者是一位熱愛生活的恬淡詩人。這首詩為詩人在重陽節與裏人王秀才歡度佳節的寫照,詩裏無怒無怨,亦無狂無憂,實為雅士之舉,高人之風,自然而不流俗,嚴然而不孤傲,誠一派泰然之風範也。
繽紛①籬下菊,幾枝帶霜妍②。物苟有至性③,造化④亦無權。故人攜酒過,斟酌⑤坐花前。狂歌無宮商⑥,破琴不必弦⑦。粗語桑麻事⑧,稍稍及詩篇⑨。愛茲重九名,不覺已陶然⑩。
【詞語注釋】
①繽紛:這裏指盛多的樣子。
②霜妍:指霜花的美好形狀。
③這句話是說事物如果有純厚的性情的話,它就沒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了。苟有:如果有。至性:純厚的性情。
④造化:指創造化育的意思。
⑤此處指為飲酒、賞花。
⑥宮商:為古代的樂譜,如:宮、商、角、征、羽。這裏是指音樂的伴奏。
⑦這句話是說也不必彈琴拉弦了。
⑧大略談一談農事。粗:大略。桑麻事:農事的活動。
⑨意思是也對作詩方麵亦加評論。稍稍:即略微。
⑩尾聯上句是說作者對這裏重陽九九之節既愛其名又愛其俗。茲:這或這個,又:此等意。下句:即為“酒逢知己千杯少”,不知不覺就醉了。陶然:醉了。
【佳句采擷】
物苟有至性,造化亦無權。
韓疆
【作者簡介】
韓疆:生卒不詳。字經正,直隸宛平(今北京市)人。著有《天樵學集》。朱太史竹垞序雲:“石耕終身不娶,比之牧犢子。五言清穩,自是名家。予轉取其七言,固其情韻纏綿,尤是動人也。”
九日登雞鳴山①
【背景略述】
這首詩作者是在南京旅居時恰逢重陽節所寫的。全詩格調沉鬱淒涼,這正是清初時期整個社會的一種沉悶氛圍的真切表述。
聞道東籬菊已黃,無因移向酒樽旁。西風忽起野煙暮,落葉亂飛山樹蒼②。雁帶寒聲歸渚急③,江涵秋水與天長。浮雲遮盡登高眼,不許愁人望故鄉④。
【詞語注釋】
①雞鳴山:在南京市西北,原名雞籠山,明洪武十三年(1380)改稱雞鳴山。
②此一聯上句說是凜烈的西風吹得煙塵彌滿如夜幕降臨。下一句是說落葉被吹得滿山飛起連樹木都看不清楚。此寓意清兵初入關時,那種災難性的統治。
③大雁帶著淒厲的叫聲急速地飛回水中的小島上。渚:zhǔ同煮音。指水中的陸地小灘。
④尾聯上下兩句說是高山上雲霧籠罩得什麼也看不見,似乎是有意不讓離鄉背井的人對故鄉的了望。此是詩人借自然現象對當時社會統治者的不滿,其言在詩外。
【佳句采擷】
浮雲遮盡登高眼,不許愁人望故鄉。
吳元龍
【作者簡介】
吳元龍:生卒不詳。字長人,江南華亭(今上海市)人。康熙甲辰(1664)進士,官翰林,後改工部郎中,已未(1679)召試博學鴻祠,擢翰林院侍講。著有《問月堂詩抄》。
九日偕貴陽諸使君東山登高得初字①
【背景略述】
詩人作為朝廷一位命官,自然離鄉在外多年未能探家省親,難免思鄉戀家之心縈繞纏綿。而此日重陽,更是“每逢佳節倍思親”,於是詩人登高思鄉、托雁寄情,在他所作的這首詩中,表現得十分真切動人。
萬裏登高日,千峰縱目初②。天長迷近遠,雲合失崎嶇③。邊徼巒歌起,荒城落木疏④。鄉心付征雁⑤,可許達音書⑥。
【詞語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