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今年12歲,可愛而聰慧,是個很逗人喜歡的小人兒。但他不喜歡我叫他“小人兒”,他說自己已是少年了。好吧,就叫他少年,小小少年。
小小少年愛看書,也包括各種雜書,偶爾也會和我閑聊一些社會和生活問題。他的童言童語雖然稚嫩,但有的也不無道理,甚至有時候我還“辯論”不過他。我不時也會寫一些熱點評論或者生活隨筆,有意無意讓他了解我對社會、對生活的簡單看法和思考。但這小人兒顯然並不買我的賬,甚少看我的文字,偶爾驚鴻一瞥,也常作不屑狀。好在我從不與他計較,他“藐視”他的,我照樣寫我的。
這樣慢慢寫著,不覺間竟然有數十篇評論和隨筆了。回頭看去,許多文字還是過於隨意,草稿的痕跡太濃,信手而寫、缺乏雕琢。但我一貫是懶散的人,還是喜歡第一時間的所謂靈感,於是盡量保留文字的原狀。本次解集成書,隻是從電腦裏挑選了一部分的文字,移植到紙版的書上罷了,大致按寫作的時間自然排序。是的,自然,自然最好。
兒子“不動聲色”地說,我出版書籍,他讚助一百元錢(他省下來的零花錢)來犒勞我。為了這事,我被感動了很久。其實,我想說,文字和書,並不是我最好的作品,兒子才是我最得意、最喜愛的“著作”。謝謝你,兒子,謝謝你帶給我生命中的所有快樂!
除了感謝一直給予我默默支持的家人,我還要謝謝許多的人。我平素不太喜歡俗套的程式,但在這本書籌備和出版的過程中,有那麼多人給予了我真誠的鼓勵和實際的幫助,我必須記住這些名字。這之中,有為本書出版付出大量心血的著名出版人陳儒家先生、責任編輯楊超先生和作家江蘭女士,有為本書作序的韓玉奎教授、張德平先生和書寫評論的楊錦輝先生、劉少鋒先生等;還有給予大力支持的楮硯華先生、熊慧敏女士以及小艾、子華、郭瀟、小康、阿彪、彭鋒、殷鴻、朝林等諸多朋友和同學,在此一並致謝!
書中觀點皆為我的個人淺見,文字也難免有錯漏之處,還請讀者諸君批評指正。
熊尉東
2012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