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中的《但以理書》和《新約》中的《啟示錄》,皆屬最為膾炙人口的《聖經》書卷之列。其場景蔚然壯觀,且富於啟示性,大半篇幅都論及未來(這裏指古代作家心目中的未來,或其作品人物心目中的未來)。由於這種“未來性”,《但以理書》和《啟示錄》通常都被劃歸《聖經》先知書,它們對熱衷“末世”者特別適用,因為不同於除《以西結書》之外的各先知書,它們的信息是按時間順序發布的——首先會發生什麼事,接著會再發生什麼事——從而形成一種編年體結構,這在先知書中是難以見到的。雖然各先知書和《但以理書》、《啟示錄》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二者卻不宜歸入一類,因為它們的著書目的不同,對未來的設想也不同。
《但以理書》篇幅較短,隻有12章。前6章寫年輕的但以理和3位朋友機智勇敢的事跡,他們都是俘囚時期生活於巴比倫的猶太人。到了第7章,情況陡然一變:主人公但以理不像約瑟那樣為別人解釋夢境和異象,而是置身於夢境和異象之中,求助於來訪的天使解釋。在前6章中,但以理以第三人稱出現(作者述說但以理如何如何);在後6章中,但以理不像約瑟那樣把自己的夢公之於眾人,而是以第一人稱自言其事:“我夜裏見異象……”。但以理本是個民問傳說中的英雄,為以色列人及其迦南鄰邦所熟知。可以猜想,《但以理書》的作者借用了但以理的一組故事(類似故事還見於《次經》),為第7至12章中較重要的材料賦予一種引人入勝的魅力。後6章由4篇啟示構成:在第7、8章中,但以理各看到一個異象,都由天上的使者作出解釋;第9章,但以理讀經後向上帝祈禱,接著聽到天使的回答;最後,第10至12章,但以理在沉睡中聽到天使講述不久前、最近的將來及來世的種種事件。
而《啟示錄》被稱為“上帝賜給耶穌基督的啟示”,基督將它傳給一個名叫約翰的人,約翰又傳給他的讀者,因為啟示所預告的很快就會發生。接下去,讀者發現,在作品開端的地方,作者卻插入類似保羅書信開頭的套語,說以下內容(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封信,寫給羅馬帝國亞洲行省的7個教會。作者宣稱,他在因傳教活動而被放逐時接受了將要敘述的啟示。隨後是一係列來自基督的信息,分別寫給7個教會,論及他們的精神狀況(第2、3章)。接著,約翰述說他如何看到天上的異象,看到真正的上帝寶座和盛大的敬拜儀式(第4章)。異象中有用7個印封嚴的書卷,一隻羔羊模樣的活物以祭獻自己而打開封印,使書卷的古義彰明於世,這羔羊因祭獻而受到讚美,讚美的言辭與讚美上帝的言辭完全一樣。隨著封印被一個個打開,大地的潛在破壞者們出現了,自然災害四處泛濫(第5、6章)。天上所有的侍從都期待著打開第7印;打開後,並不像有人猜想的那樣發生了最大恐怖,而是出現了7位持號的天使,於是引出與前一組平行的第二組7種行動。隨著號角一隻隻吹響,約翰看到可怕的災害降臨於大地(第8至第11章)。在第6號與第7號之間,他聽到7雷發聲的信息,但這次獨特的“7序列”信息卻不能告訴讀者。他看到耶路撒冷正經曆著極度痛苦和毀滅的時刻;接著第7號吹響,天官響起讚美上帝的嘹亮歌聲。
它預示了未來的永恒福祉,但過去的罪惡還會於這時再次複生。當複生的罪惡被製服、最後的審判結束時,一個完美無缺的新世代便開始了。至此,作者最後要添上一句告誡:最後的日子即將到來;任何人都不得竄改這書中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