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裏,各種各樣的事情都由政府看不見的手給辦好了。即使是最窮的市民,打開水龍頭就能隨意用水。一個剛從艾斯島入境初到美國的移民,如果感到饑餓了,那他隻需要花幾毛錢就能在食品店裏買些吃的。東西都幹幹淨淨地裝在罐頭裏,吃起來很方便。
可是,在荒無人煙的曠野,這些猶太人必須自己在附近的河裏提水,還得自己動手宰牛,種植玉米和土豆。
許多人不知道怎麼去適應這樣的生活,他們也懶得去學。
所以他們從出生到死都在同一個地方呆著,除非鬧饑荒,否則什麼都不能使他們離開那裏。
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3000年前的猶太人,與我們今天的人沒有多大的區別。他們在埃及之所以生活不愉快,主要是因為他們遭受到了殘酷的奴役。現在,盡管已經重獲自由,但他們又開始抱怨。他們討厭沙漠,討厭那裏的酷熱和沙塵。不久,他們就把這一切都怪在摩西的頭上,責怪摩西雖然把他們從那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中解救出來,但又無情地把他們推到一種全新的生活中去。在他們看來,這種新生活比埃及工頭的鞭子更讓他們恐懼。
40年的沙漠漂泊生活,是一部無休止的怨恨史。若不是摩西不可戰勝的信心,那些從埃及出來的猶太部族不到一年就會重返埃及,重受奴役。
可是,當目睹埃及軍隊葬身紅海的那激動人心的一刻時,他們也曾滿懷勝利和喜悅。
“啊,誰能像您那樣,耶和華!”他們歌頌道,“世上的眾神,準能與您的榮耀與神力匹敵?”
然而,在茫茫的西奈山脈中折騰數月後,他們就再也想不起上帝了,盡管他曾經贏得如此輝煌的勝利,而且還是他們力量和信心的化身。他們不僅將上帝忘得一幹二淨,而且還祈求能早日返回埃及,返回那個上帝費盡周折才把他們帶出來的地方。
他們詛咒難以忍受的荒涼,公然表示對摩西的憎惡和對他“愚蠢”計劃的強烈反對。跟看著幹糧日漸減少,他們就說大家的末日都要來了,還紛紛到首領摩西那裏請求:“給我們吃的,要不就讓我們回去!”
摩西的信念十分堅定。他告訴他們,在實在需要的時候,耶和華一定會給他們帶來食物的。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早上,他們發現沙漠鋪上了一層白色細碎的薄片狀的東西。那東西可以和成麵團,做成口味上佳、香甜如蜜的餅。埃及人知道這種植物,把它稱為“瑪奴”,而猶太人則管它叫“嗎哪”。他們相信這是耶和華為了他們的緣故,在一夜之問種出的。這樣,他們每天都可以收獲新鮮的嗎哪,但第七天除外,因為這天他們要守安息日,就用前一天吃剩下的嗎哪做飯。
這樣的神跡使猶太人保持了一小段時間的恭順,但是,為時不久,營地開始缺水。於是,各個家族的首領去見摩西,再次要求返回尼羅河沿岸的老家。摩西用手杖敲了一塊岩石(這招是耶和華教他的),一股清泉從堅硬的花崗岩縫隙往外湧個不停。於是,他們用罐、碗、鍋把水裝得滿滿的,盡情飲用,喝了個痛快。
然後他們又開始尋找新的理由,又開始埋怨不休。有一個強悍的阿拉伯部族,叫做亞瑪力人,總是想襲猶太人的牛群。當然,猶太人本可以阻止這幫盜賊的,因為他們兵強馬壯,足以自衛。但正如我在前麵多次提過的,猶太人在埃及城牆的庇護下呆的時間太長,弄得現在碰到真刀真槍就膽戰心驚。他們寧願損失幾頭羊和驢子,也不肯打仗。這當然助長了亞瑪力人的囂張氣焰,他們開始襲擾猶太人的車隊,摩西決定必須采取行動,結束這種大肆偷盜的行為。他召見約書亞,他知道他是個勇敢的青年。以前,摩西就曾委托他執行過幾次特殊的任務。
“把亞瑪力人趕走!”摩西對他說道。
於是,約書亞遵照命令,帶領一隊義勇軍離開了營地。他剛一出發,摩西便舉起手臂,戟指向天。隻要他的手臂高高地舉過兵士的頭頂,約書亞就在耶和華的幫助下勝利進軍。但是,等到摩西感到疲倦,手臂垂下,亞瑪力人就調過頭來大舉反攻,殺死了很多猶太人。
亞倫和戶珥見勢不妙,就上前幫助自己的首領舉起疼痛的手臂。到了傍晚,亞瑪力人一敗塗地。耶和華把勝利賜給了自己忠實的信徒。
6.與耶和華會晤
摩西帶領猶太人的車隊很快就到了米甸——摩西嶽父居住的地方。老人很高興能和親人團聚。於是,他向耶和華獻祭,以表示對他的感激之情。他也崇拜耶和華,認為他才是天地之間惟一的主宰。他讓自己的兒子加入猶太人的行列,充當他們北進的向導。
接著,流浪的猶太部落穿越沙漠,進入層巒疊嶂的山區。這些山圍繞著一座叫做西奈(得名於亞洲的月亮女神)的石山。現在摩西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必須使追隨他的族人承認耶和華是他們惟一的神,才能達到既定的目標。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早就深知這一點真實不虛。在摩西和耶和華會晤之前,他的嶽父葉忒羅看見摩西從早到晚忙著處理大小事務,就告訴他說:“你這樣做不好,你和你的同事都會累壞的。你不能一個人做這麼多的事。我給你個建議,不要事無大小都自己做,你當把上帝的戒律和指示教給他們,解釋給他們聽,使他們知道應該怎樣做。還要指派一些能幹的人當領袖。每1000人有一個領袖,每100人、每50人、每10人都有一個領袖。他們應該是敬神、不受賄賂的人,小糾紛都由他們自行處理,替你分擔責任。這樣,你就不至於精疲力竭,人民中間的問題也可以隨時得到解決。”葉忒羅的賢明的建議被采用了。這是日後新社會製度的萌芽和國家機構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