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十七首
初寓成都及至閬州作
石筍行
君不見益州城西門,陌上石筍雙高蹲。
古來相傳是海眼,苔蘚蝕盡波濤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難明論。
恐是昔時卿相墓,立石為表今仍存。
惜哉俗態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錯迕失大體,坐看傾危受厚恩。
嗟爾石筍擅虛名,後來未識猶駿奔。
安得壯士擲天外,使人不疑見本根。
石犀行
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
蜀人矜誇一千載,泛溢不近張儀樓。
今年灌口損戶口,此事或恐為神羞。
修築堤防出眾力,高擁木石當清秋。
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參人謀。
嗟爾三犀不經濟,缺訛隻與長川逝。
但見元氣常調和,自免洪濤恣凋瘵。
安得壯士提天綱,再平水土犀奔茫!
杜鵑行
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鳥至今與哺雛。
雖同君臣有舊禮,骨肉滿眼身羈孤。
業工竄伏深樹裏,四月五月偏號呼。
其聲哀痛口流血,所訴何事常區區?
爾豈摧殘始發憤,羞帶羽翮傷形愚。
蒼天變化誰料得,萬事反覆何所無。
萬事反覆何所無,豈憶當殿群臣趨!
贈蜀僧閭丘師兄
太常博士均之孫
大師銅梁秀,籍籍名家孫。
嗚呼先博士,炳靈精氣奔。
惟昔武皇後,臨軒禦乾坤。
多士盡儒冠,墨客藹雲屯。
當時上紫殿,不獨卿相尊。
世傳閭丘筆,峻極逾昆侖。
鳳藏丹霄暮,龍去白水渾。
青熒雪嶺東,碑碣舊製存。
斯文散都邑,高價越璵璠。
晚看作者意,妙絕與誰論?
吾祖詩冠古,同年蒙主恩。
豫章夾日月,歲久空深根。
小子思疏闊,豈能達詞門?
窮愁一揮淚,相遇即諸昆。
我住錦官城,兄居衹樹園。
地近慰旅愁,往來當丘樊。
天涯歇滯雨,粳稻臥不翻。
漂然薄遊倦,始與道侶敦。
景晏步修廊,而無車馬喧。
夜闌接軟語,落月如金盆。
漠漠世界黑,驅驅爭奪繁。
惟有摩尼珠,可照濁水源。
泛溪
落景下高堂,進舟泛回溪。
誰謂築居小?未盡喬木西。
遠郊信荒僻,秋色有餘淒。
練練峰上雪,纖纖雲表霓。
童戲左右岸,罟弋畢提攜。
翻倒荷芰亂,指揮徑路迷。
得魚已割鱗,采藕不洗泥。
人情逐鮮美,物賤事已暌。
吾村靄暝姿,異舍雞亦棲。
蕭條欲無適,出處庶可齊。
衣上見新月,霜中登故畦。
濁醪自初熟,東城多鼓鼙。
題壁上韋偃畫馬歌
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
戲拈禿筆掃驊騮,歘見騏驎出東壁。
一匹齕草一匹嘶,坐看千裏當霜蹄。
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壯哉昆侖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
中有雲氣隨飛龍。
州人漁子入浦漵,山木盡亞洪濤風。
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裏。
焉得並州快剪刀,剪取吳鬆半江水!
題李尊師鬆樹障子歌
老夫清晨梳白頭,玄都道士來相訪。
握發呼兒延入戶,手提新畫青鬆障。
障子鬆林靜杳冥,憑軒忽若無丹青。
陰崖卻承霜雪幹,偃蓋反走虯龍形。
老夫平生好奇古,對此興與精靈聚。
已知仙客意相親,更覺良工心獨苦。
鬆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商山翁。
悵望聊歌紫芝曲,時危慘澹來悲風。
戲韋偃為雙鬆圖歌
天下幾人畫古鬆,畢宏已老韋偃少。
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
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
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
鬆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
偏袒右肩露雙腳,葉裏鬆子僧前落。
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
重之不減錦繡段。已令拂拭光淩亂,
請公放筆為直幹。
投簡成華兩縣諸子
赤縣官曹擁材傑,軟裘快馬當冰雪。
長安苦寒誰獨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南山豆苗早荒穢,青門瓜地新凍裂。
鄉裏兒童項領成,朝廷故舊禮數絕。
自然棄擲與時異,況乃疏頑臨事拙。
饑臥動即向一旬,弊裘何啻聯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