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十八、有驚無險飛龍關 兄弟同上萬歲山(1 / 3)

上回書說到,二峽、甘藍夫妻二人,合力以七十二式地煞劍,再戰江崖江萬丈。可惜能耐差得太遠,根本敵他不過,無奈二人隻得出了個下策,命隨行的這些手下,使了一招“潑摸兩個半”,在這江東酒肆門外揚起一陣塵霾,借此機會,帶著五峽遁逃。而眾人逃走之後,江萬丈並沒有再去追趕。班又起不解之下質問了一番因由,江萬丈不緊不慢地亮出手中的一塊金牌,班又起見後大呼:“亢龍令!”

亢龍令,代表著亢龍國的最高權力,是皇帝的象征,每有新皇帝上任,都會製上一枚,贈與最信任的臣子,此令所到之處,有如皇帝親臨。而持此令者一門,如若有人犯了國法,也可以此令作為免死金牌,免除死罪。

班又起問道:“江頭兒,您從哪兒弄來的?”

江萬丈說:“方才與那郝二峽交手之時,從他腰間拿來的。”

江萬丈手拿著亢龍令對班又起說:“這回你明白我為什麼放他們走了吧?”

班又起露出一副似懂非懂的表情。

江萬丈又解釋道:“亢龍國如今傳了四帝,僅當今萬歲因時局動蕩,尚未頒發此令,其餘三帝均發下過這亢龍令。除太祖皇帝那枚令牌乃是密授,無人知曉誰人持有之外,剩下兩枚的主人,老夫都是知道的。”

班又起問:“咱就知道武帝的那枚頒給我師父了,現在在他兒子梁破空那裏,那煬帝的那枚頒給誰了?”

江萬丈點點頭,說:“煬帝的那枚亢龍令,頒給了他最信任的內侍大總管,齊公公。”

班又起說:“這樣說來,這次劫囚可能和齊公公有關係了?”

江萬丈微微搖頭:“也不一定,畢竟還有太祖皇帝那枚密授的令牌不知在何人之手,不過不論是誰的令牌,這次劫囚都與這宮中的一番爭鬥脫不了幹係了。”

班又起又想不明白了:“那,江頭兒,咱不明白他郝二峽既然有令牌,為啥不直接給咱們一亮,咱們不就得老老實實把五峽交給他,何須他再費勁劫囚?”

江萬丈捋了捋頜下的胡須,笑說:“他們不對咱們亮令牌,是不想暴露此事與朝廷相關。”

“那這塊令牌又有何用?”班又起一臉疑惑。

江萬丈往北方指了指,說:“既然劫囚與宮中的爭鬥不無關係,那二峽、甘藍劫走五峽後,八成也是要進京的。由此進京,就必須要過一道關卡。”

“飛龍關!”班又起搶先說道。

“不錯!”江萬丈點頭同意,“而這飛龍關的鎮守之人可是塊難啃得硬骨頭,這金牌大概就是要用來過他那一關的。”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二峽帶著五峽一路策馬奔騰,一行人走了半個多月未有事情發生,順利來到飛龍關外。

飛龍關,坐落在萬歲山北麵的山麓之上,乃是依山而建的一處關隘,也是皇帝進出皇宮的唯一出口。飛龍關門樓兩側延伸出的高約十丈的城牆,沿著萬歲山的山腳一直包圍過去,將整個京城圍在其中。

這一座飛龍關,易守難攻,當年若不是這座關卡抵擋,龍煬帝哪還有機會和步度合曦議和,早被人打進京城屠殺一番了。

自煬帝駕崩以來,朝中大亂已有十年,這十年間,新皇帝與前太子的爭執你來我往,從未停滯。不過無論怎麼打下去,兩方麵誰也沒有能力吃掉對方,因此隻能劃京而治,維持著這微妙的平衡。

如今,京城被一分為二,除了正中的大內皇宮被黃陽皇帝占據之外,其餘的外城均以中軸線為準,東城為朝廷管轄,西城就被福萊和宦官控製。而這飛龍關,正在這將京城一分為二的中軸線上,所以這裏的守將,也是由兩方麵都默許的不偏不倚之人擔任。

而這個人,名叫賜剛。此人乃是武帝晚年赴玉門關外禦駕親征之時救下的一名孩童,因武帝不忍見其殤於荒野,心生憐憫,故收為義子幹兒。當時武帝膝下共有八子,於是這孩童便成了當時亢龍國的九皇子,也就是當今黃陽帝與福萊的九皇叔。

因為畢竟是幹兒子,所有人都知道賜剛與繼統之事無關,所以在朝中,並沒有人願意巴結賜剛,再加上他性格剛正,並不愛權謀之術,也就沒有人和他結黨。而賜剛也牢記當年武帝救命之恩,自成年以後便一心幫助自己的幹爹料理朝中之事,毫無旁騖。

不結黨,不營私,還一心輔佐皇帝。這樣的幹兒子武帝怎會不喜歡。所以,賜剛就成了晚年武帝的心腹,朝中議論大事小事,武帝都會讓賜剛參與其中。

一來二去,賜剛的見識可就日益豐滿起來,治國之術遠勝其他的皇子。可龍煬帝還不滿足,文治有了,還要有武功。為了讓自己這幹兒子在軍政兩麵都能有所建樹,武帝請來了當時亢龍國蜚聲一時的武術大家來傳授賜剛武藝。

至此,賜剛真可以說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了,甚至有些大臣懷疑是不是武帝要把皇位傳給這個外人。

然而,縱然武帝再喜歡這個幹兒子,亢龍國的江山,最終還是落在了嫡長子賜仁,也就是後來的煬帝手中。

煬帝即位後,賜剛依然是忠心耿耿地協助自己的這位大哥,原本對這位幹弟弟心存提防的煬帝,慢慢的也將其視為知己。當年煬帝效仿先皇禦駕親征,遭遇大敗,若不是賜剛舍身相護,估計也就駕崩在關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