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179~118),西漢大辭賦家,字長卿,蜀郡人。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千古流傳。司馬相如善鼓琴,少時好讀書、擊劍,漢景帝時期曾為武騎常侍。
司馬相如的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子虛賦》使他一舉成名。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曾說,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其代表作有《子虛賦》、《上林賦》、《哀二世賦》、《長門賦》、《大人賦》等。
1.
在司馬相如小的時候,他的父母為了他健康成長,遠離鬼怪災禍,因此給他取了個低賤的小名,叫做犬子。長大後的司馬相如,可能也知道了這個小名上不了台麵,再加上受了藺相如故事的影響,給自己改名為司馬相如。這也算是文人的一種特質吧!喜歡攀附關係,為自己抬高身價。
都說大樹底下好乘涼,此話不假。司馬相如的家境很富有,因此,他一畢業就當上了皇帝的侍從。漢朝,秉承了秦朝的一些製度,比如規定有錢的人可以為郎。初期的時候要貴點,大概是十萬為起點,到景帝時期起點降低了不少,大概是四萬的樣子。這樣一來的好處是可以讓那些有錢人知道禮儀,不再那麼粗野,還有就是為國家的財政增加收入。
司馬相如畢業後的職位是漢景帝身邊的一個騎兵侍衛。但司馬相如喜歡的是文學,因此,他並不滿意他那時的工作。不過,這也沒有辦法,誰叫漢景帝不喜歡文縐縐這一套呢。於是,司馬相如在漢景帝時期幹得相當的窩火。想想,讓一個喜歡從文的人成天與武夫為伍,他能不窩火嗎?他一肚子的才能得不到發揮啊!
這一幹就是好幾年,直到梁孝王進京,梁孝王比較喜歡詞賦之類的東西。隨同梁孝王一起來的還有莊忌、枚乘等人,當他們和司馬相如見麵後,大家都感覺相見恨晚。於是,司馬相如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聲稱自己有病不適合再當這個侍從。漢景帝估計也沒把此人放在心上,就批準了。這樣一來,司馬相如就跟著梁孝王去了他的屬地梁國。這個梁孝王挺夠意思的,讓司馬相如和莊忌、枚乘等人住在一起,方便他們研討文學辭賦,並且享受和他們一樣的待遇。
此時的司馬相如如沐春風,那積壓了多年的鬱悶一下得到舒展,靈感、才思如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般飛流。不久,就創作出了震驚文壇的《子虛賦》。這次,司馬相如,出名了,真的出名了。
但是,好景不長,梁孝王在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突然暴病猝死。要不說,這司馬相如運氣不咋地,剛嶄露頭角,後台就塌了。梁孝王一死,自然那些門客就隻能各奔東西。司馬相如也隻有無可奈何地離開了梁國,回到他的老家成都。司馬相如回到成都,家是一貧如洗。《史記》記載:“會梁孝王薨,相如歸,而家貧無以自業。”司馬相如家已由曾經的富有變得貧困了,他也沒有資財自己創業。那這裏麵就有問題產生了,他家原先不是很富有嗎?如果解釋,恐怕也隻能說是家道中落吧!
在老家,司馬相如無所事事,好在他的一位好友臨邛縣令王吉伸出了援手。讓司馬相如到他的地盤去混。於是,司馬相如就收拾行李擇日去了。
可以說,司馬相如這次是真的去對了,因為他的桃花運要來了,但這個桃花運還並非一般隨遇的桃花運。這裏麵隱藏了一個精心設置的局。為什麼縣令王吉要幫助司馬相如設置這個局?一方麵,他們是莫逆之交;另一方麵,他看好司馬相如,認定此人今後必定飛黃騰達。
在臨邛縣有兩個富豪,他們都是以煉鐵而起家的。一個是卓王孫,另一個是程鄭。特別是這個卓王孫,那真是富可敵國,有名的煉鐵大王。那司馬相如和他的莫逆之交王吉到底要幹什麼呢,是想要錢財還是另有所圖?
兩人是見麵了,王吉費盡心思將司馬相如安排住到縣城的豪華賓館裏。為什麼王吉不把他安排住在自己的家中?原來這是為了從某方麵突出司馬相如與眾不同,是一個人物,以引起公眾尤其是卓王孫的關注。然後,王吉故意四處宣傳,這樣一來,自然可以流傳到本縣的兩個超級富豪的耳朵裏。果然,這兩個富豪聽說縣令天天去賓館看望一位客人,還時常碰壁。人都有好奇心。什麼樣的人物,居然如此難以接近?誰都好奇地想要見識一下。
平時卓王孫、程鄭與王吉縣令關係都不錯。這兩人出於心中的那種好奇心,卻以出主意幫王吉為借口,想出了請客以盡地主之儀的辦法,設下一桌酒宴款待司馬相如,順便也好更加穩固一下與縣令的關係。
王吉一聽,恨不得拍桌子叫好!立即找人選了一個好日子,準備宴請司馬相如。等卓王孫和程鄭一走,王吉心裏高興得像花兒一樣。看來,計劃就要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