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教訓與啟示(5)(1 / 2)

我仰起頭。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霧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臉上。一隻遠來的鷹隼仿佛帶著怒憤,對這沉重的天色的怒憤,平張的雙翅不動地從天空斜插下,幾乎觸到河溝對岸的土阜,而又鼓撲著雙翅,作出猛烈的聲響騰上了。那樣巨大的翅使我驚異。我看見了它兩肋間斑白的羽毛。

接著聽見了它有力的鳴聲,如同一個巨大的心的呼號,或是在黑暗裏尋找伴侶的叫喚。

然而雨還是沒有來。

1933年春,北京凡事有好有壞。針是一定沒有兩頭利的。

忙使生命充實

梁鳳儀

凡事有好有壞。針是一定沒有兩頭利的。

極為忙碌的壞處,是辛苦。除了辛苦之外,還隻是辛苦。

女人年紀在四十歲以上,如我,仍要過忙碌的生活,一定勞累,那隻背,好像伏了一隻八爪魚似的,把肌肉緊緊地捏著,痛得人半死。

分明是預約了物理治療與按摩服務,結果,竟無法抽空去那一趟半趟。

極度忙碌的好處,是精神愉快。

為什麼?因為有寄托。

美國一本醫學雜誌曾發表過一篇文章,說美國人自殺,占很高比率(那個百分比,我可忘記了)的成因是寂寞,精神處於浮遊狀態,無所依歸所致。正如我們廣東俗語說:“做人做得無謂”,於是倒不如幹脆不做算數。

忙碌的人隻會一味覺得時間不夠多,生命不夠長,怎麼會想到去死?

我還發覺忙碌的另一個大大的好處是減少生活上極為不必要的敏感。

閑著的時間多,一宗道聽途說的消息或不相幹的人一句半句話,卻花半天來分析,絕大的結果是把小事化大,甚或無事生非。

一旦忙碌起來,管對方是不是殺父仇人,九重恩怨也暫且按下,先處理了種種當前急務為要。留待度假時,再想想有什麼血海深仇要報好了。一點都不誇張,忙到頭昏腦脹,體力不勝負荷時,就算有人要追斬自己,也懶得跟他多爭執。心境的平和,無以複加,感覺舒服至極。我的深思彌補了知識的不足,合乎情理的思考幫助我走上了正確的方向。不論我是活在世上還是行將死去,我都一點不能再浪費光陰了。

一點不能再浪費光陰了

盧梭

我的讀書方法,很難使我得到益處,而隻能增加我的疲勞。由於我對事物沒有正確的理解,竟認為要從讀一本書得到好處,必須具有書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知識,絲毫沒考慮到就是作者本人也沒有那麼多的知識,他寫那本書所需要的知識也是隨時從其它書中吸取來的。

由於我的愚蠢的想法,我讀書的時候就不時地停下來,從這本書跳到那本書,甚至有時我所要讀的書目已看了不到十頁,就得查遍好幾所圖書館。我頑固地死抱著這種極端費力的辦法,浪費了無數的時間,腦子裏越來越混亂不堪,幾乎到了什麼也看不下去、什麼也不能領會的程度。幸而我發覺得尚早,知道自己已經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使我置身在一個漫無邊際的迷宮裏,因此在我還沒有完全迷失在裏麵以前就回頭了。

一個人隻要對於學問有真正的愛好,在他開始鑽研的時候首先感覺到的就是各門科學之間的相互聯係,這種聯係使它們互相牽製、互相補充、互相闡明,哪一門也不能獨立存在。

雖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學問都掌握,而隻能選擇一門,但如果對其它科學一竅不通,那他對所研究的那門學問也就往往不會有透徹的了解。

我覺得我的思路是好的和有用的,隻是在方法上需要改變一下。我首先看的就是百科全書,我把它分成幾個部分加以研究。不久,我又認為應當采取完全相反的方法:先就每一個門類單獨加以研究,一個一個地分別研究下去,一直研究到使它們彙合到一起的那個點上。這樣,我又回到一般的綜合方法上來了,但我是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有意識這樣做的。在這方麵,我的深思彌補了知識的不足,合乎情理的思考幫助我走上了正確的方向。不論我是活在世上還是行將死去,我都一點不能再浪費光陰了。二十五歲的人了,還是一無所知,要想學到一切,就必須下決心很好地利用時間。由於不知道什麼時候命運或死亡可能打斷我這種勤奮治學的精神,所以我無論如何也要先對一切東西獲得一個概念,為的是一方麵可以試探一下我的天資,另一方麵也可以親自來判斷一下最好的研究哪一門科學。

我在執行這個計劃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原先沒有料到的好處,那就是:很多時間都利用上了。應當承認,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會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尤其在順著別人的思路進行思考時更是這樣,雖然我順著自己的思路進行思考,時間可能比較長些,而且還能有相當的成果。如果我必須用心去讀一位作家的著作,剛讀幾頁,我的精力就會渙散,並且立即陷入迷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