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平家鬧出一檔強搶民女,雖說真要追查下去,也算雙方爹娘你情我願,盡管娘並不情願,且綠江縣說大不大,說小又委實不算小,此事譬如雷雨般下過整個綠江縣且往外頭飄,弄得人盡皆知,聲譽難免受損。
而於此時,李織語做了個決定,打算試試水賣一回早點,便同老太太商量,她算聰明,可真要論起來,人情世故和眼界上到底還是家中老太太更勝千裏。
李織語說出念頭老太太倒也不覺奇怪,“有道是民以食為天,早點是個長久生意,但萬事開頭難,這一開始都是棘手,何況還要安排人手和方子,你都打算好了嗎?”
“就先賣包子麵餅這些尋常的。”李織語已經跟王婆子私下搗鼓起來,“可惜做了幾樣,差強人意,我想做點特別點兒的,到時候好方便賣。”
老太太攬她到身邊坐定,“這吃早點其實翻來覆去就幾樣花招子而已,你看咱們綠江縣裏哪家人早點賣的最好?”
“平家啊。”繡華樓都是他家的呢,若不是如今他家聲譽有損,李織語還沒想到要跟著湊一腳。
老太太又問,“那你可知平家手下那些包子店都是隻做包不做其他的,它從當年開始推車出去賣,到如今已有二十多年,平家老祖宗就靠這個打天下,你朋友若雲他爹爹哪怕從外跑商回來,請名師做包子恐怕也沒法與其爭鋒。”
李織語驚歎歸驚歎,但還是能想明白個中關翹,畢竟綠江縣的人吃他家包子都成習慣了,外邊再來幾家,新奇是新奇,可平家依然能穩居上風。
“那我做早點生意會不會被它家壓死啊。”
老太太笑,“這個我可沒有把握將話說全,但哪怕不做早點也有其他,譬如你現在的果子茶和花糕生意,再譬如夜市。”
說到原先的生意李織語就頭疼,“其實祖母,不瞞你說,我覺得若雲她家好似要搬走了。”果子茶有她手裏秘方壓著,算獨樹一幟,可供應有限,花糕也是按量賣,雖有賺,可李若雲撤了恐怕會虧損一段日子,她還是想走個齊全後路。
老太太對李若雲會搬走之事不感奇怪:“是不是她爹要來接她們母女倆。”
“差不多罷,也可能是看錯眼。”反正李織語覺得江氏自打入夏以來就歡喜得有些顯露於麵,李若雲那樣遲鈍呢,都看出來了,何況自己。
老太太見她發愁,輕輕拍著她肩膀柔聲道,“我知你擔憂,但萬事不能操之過急,你想想比起其他家賣吃食的自己有何優點之處?”
“大概,是少罷,反正店裏賣點心果茶全是按著備好的數目做。”幾乎不再做多,倒非自家矜持吊人胃口,更多的由頭是因精力和東西有限,想要接著供都難。
“可即便如此生意還是很好。”老太太循循善誘,“其實換別的生意可以,然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織語。”
李織語啞然。
她原以為自己是算好的,不過今日叫老太太疑問,她又覺得,大抵操之過急了。
老太太揉揉她的發,在夏光中笑,“你這幾日忙得太多,該好好休息,今日別再想其他,出去玩罷,小孩子家哪裏好一直忙碌下去的。”
李織語還想搖頭,孫嬤嬤也跟著道,“老太太說得是。”連明芽都過來勸,“姑娘哪怕四處走走也好,婉然都覺得自己在屋裏快發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