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憨厚本分,除了老老實實種田,一年掙不來幾文錢。母親雖然精明些,但要支撐我和兩個弟弟讀書,無疑也是件沉重的苦差。

我現在才知道:哥所以30開外仍未結婚,絕非無像可對。曾有好幾位美麗善良的姑娘鍾情於他,都被他婉言謝絕。他心腸軟,不想連累她們。

哥經常擠時間外出掙錢。風裏來,雨裏去,除非大病不起。有一回,母親發現哥臉色蒼白,疲憊不堪,便勸哥好好在家休息幾天,哪知他還是抽猛子跑了出去。黃昏時分,不見哥的蹤影,母親急得在屋裏團團轉。正準備去尋,幾個青年農民用竹床將哥抬來了。原來,哥在西堤挑磚燒窯賣苦力時,搖搖晃晃從10多米高的窯上跌落下來……幸虧未傷到要害。不多久,哥的傷勢基本痊愈,又要外出掙錢,母親死活不肯,哥才留在家中,一邊幫父親幹農活,一邊幫母親做家務。哥敦厚善良,從不抱怨家裏四兄弟就他一人當“後勤”、做人梯。我們兄弟仨人無憂無慮地讀書,哥給了我們多少資助,說不清;作出了多少犧牲,無法統計。直到我們全考上大學,爾後又分配在城裏工作,哥仍在鄉下默默務農。但他從不嫉妒,還挺欣慰的。

我們都覺得欠哥太多,於是想加倍償還他。可無論是物質上的或經濟上的,他都一概拒收。“長兄如父!”他總說。我們解釋那是在父母離開人世後,他連連搖頭:“父親沒有能耐,我當大哥的應該盡這義務。”

我們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借了人家的錢物,可以如數甚至加倍償還。可是麵對哥的情義,我們又能做什麼呢?人世間,什麼都可以償還,唯獨感情債不能。我隻想說:哥,願您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