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退休了。
在位時,老王是單位領導,整天忙忙碌碌,早出晚歸,家務活一點也顧不上。現在無官一身輕,從早到晚待在家裏無事可做,就感到閑得慌也悶得慌。
看著老伴一人承擔著做飯、洗衣和打掃衛生等繁忙瑣碎的家務活,老王於心不忍,就想幫老伴幹點什麼。
這天,老王出門來到了菜市上。他大兜小兜地買了好多的菜,氣喘籲籲地回來了。一進門就對老伴說:“老伴呀,這幾天家裏用的菜我都買回來了。以後買菜這件事我包了,你隻管做飯就行。”
老伴正在陽台上給花澆水,聽老王一說,當然滿心高興,心想今天這是怎麼了,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家務活甩手不幹了幾十年,是手癢癢了吧?
老伴來到廚房,對老王買的菜一一過目。看著看著,不禁眉頭緊皺,臉色難看。她問了每樣菜的價格,老王都如實回答。老伴說:“老頭子,你想替我幹點活我當然樂意,不過以後讓你買菜我還真不放心。你知道嗎,買菜一要挑著新鮮、飽滿的買,二要學會讓攤主壓價。你看你買的這黃瓜、茄子蔫而吧唧的,一看就是人家昨天賣不出去剩下的。前天我買的藕八毛錢一斤,今天你買的一塊錢一斤,還不如我買的個大皮白呢!”
老王像個做錯了事的孩子,站在那兒尷尬地笑著。他承認自己在買菜上完全是個外行,老伴說得句句在理。他剛才在菜市上買菜時,隻問攤主菜價多少,根本不懂得和攤主打價;隻向攤主說買幾斤什麼什麼菜,自己懶得挑選,都是攤主拿啥他就要啥。買完後,攤主說一共多少錢,他二話不說,付錢走人。
老伴說:“你以後要多向人家老孫學學,他買的菜既經濟又實惠。”
老孫是老王的對門鄰居,比老王早退休兩年,現在幾乎天天出去買菜,看來已經熟練掌握了買菜的學問。
一天,老王約著老孫一起出去買菜。來到菜市,老孫在哪個攤位買,他就在哪個攤位買;老孫買什麼,他就買什麼;攤主賣給老孫什麼價錢,當然也就賣給他什麼價錢。
回來後,老伴說比上次有進步,起碼沒買些陳菜爛菜回來。但問起菜的價格,還是嫌貴。老王急了,對老伴說:“老孫買的菜和我買的都是一個價呀!”
“根本不可能!老孫買的肯定便宜。”
“不信你去問問。”
“問問就問問。”老伴敲開了老孫的門。
老孫沒在家,老孫的老婆開了門。老伴問老孫的老婆:“老嫂子,你知道今天孫大哥買的黃瓜多少錢一斤麼?”
“當然知道,五毛一斤呀。以前他每次買菜回來我都問他菜價,現在習慣了,回來後不等我問就主動彙報。”老孫的老婆幽默地說。
老伴回到家,對老王說:“讓我猜著了吧,你就是買貴了還嘴硬,你買的黃瓜六毛錢一斤,人家老孫買的是五毛錢一斤。”
老王感到困惑了,弄不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因為畢竟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他不想再和老伴較真,就不言語了。
第二天,老王又約上老孫一起買菜。在路上,老王對老孫說:“老哥呀,昨天我們倆買的菜明明是一個價,怎麼你家老嫂子說你買的菜比我買的便宜?”
老孫嘿嘿樂了,不好意思地說:“老弟,不瞞你說,我每次買菜回來,都是故意把菜價向你老嫂子說得低一點。女人嗎,過日子都很節儉,喜歡斤斤計較。菜價一旦不稱她的心,就會絮叨起來沒個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對她適當說點善意的謊話,每天哄得她高高興興的,一家人就會和和氣氣,過起日子來才紅紅火火、有滋有味!”
老王如夢方醒。
以後老王也如法炮製。果然,不久老伴對老王買的菜就非常滿意和放心了,稱讚他說:“老頭子,你現在買菜的水平比我都高了!”
老王哭笑不得:“買菜雖是小事,可裏邊的學問大著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