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京都有美男(2 / 2)

走過一個賣女子胭脂首飾的小攤,小狐一眼便看好一支木製發簪,很是喜愛不由多看兩眼,那小販是眼尖的“姑娘好眼光,我這桃木發簪做工精細,巧奪天工,您瞧這桃花雕的跟那真的就差點香味!”

小狐拿起簪子細細欣賞著,確實精美!

小販見小狐喜歡便又吹噓道“我這桃木簪子是請大和尚作法開光的,戴上它任是何方鬼怪妖孽都近不得身!”

“這般神奇?”斜一眼小販,暗自稱讚他吹噓功力之深厚!

“我的東西貨真價實,全京都再找不出我這般物美價廉的!您買了定還會回來找”那小販說的唾沫星子滿天飛。那語氣、那架勢好像自己再不信他他便要立刻“自掛東南枝,舉身赴清池”以示清白!

“這簪子多少錢?”小狐將簪子插入發髻“才二錢銀子!這整個京都再找不出這般好的價位了!”

看到字,小狐想起來以前聽過的關於倉頡造字的故事。

有一次,倉頡就是從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錯誤的史實,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事後,倉頡愧而辭官雲遊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三年後他回到故鄉白水楊武村,獨居深溝“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得到的各種素材,創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就叫做字。

倉頡的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來的。譬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倉頡首創文字的事後來被黃帝知道了,他大為感動,乃賜倉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並不會顯得威風,和平常人一樣,隻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裏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裏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挺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麵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上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麼,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讚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裏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裏,黃帝很惱火。他眼裏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隻剩下一條尾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