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脫衣簡單穿衣難(1 / 2)

《增廣》從表麵上看似乎雜亂無章,但隻要認真通讀全書,不難發現有其內在的邏輯。該書對人性的認識以“性本惡”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親情被金錢汙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友情隻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尊卑由金錢來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辯,“入山不怕傷人虎,隻怕人情兩麵刀”。《增廣》把社會諸多方麵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麵前。《增廣》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釋道各家經典,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讀懂,通過讀《增廣》同樣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增廣賢文還是諺語的選集。

《增廣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麵:一是談人及人際關係,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裏,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文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這些內容有其消極的一麵,但它倡導行善做好事,則是值得肯定的。《增廣賢文》有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文中也不乏勸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增廣賢文》雖以道家思想為主,但對儒家的說教並不排斥。文中強調了讀書的重要、孝義的可貴。這些觀點體現了正統的儒家精神,與全書所彌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於這種龐雜,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認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廣泛的代表性。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製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等;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麵的內容,經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煉,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樂不可極,樂極生悲’等;一些諺語、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同自然鬥爭的經驗,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科學知識,如“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等。

山立在地上,人立在誌上。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鋼。鳥要緊的是翅膀,人要緊的是理想。胸無理想,枉活一世。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虎瘦雄心在,人窮誌不窮。立下淩雲誌,敢去摘星星。有誌周行天下,無誌寸步難行。天下無難事,隻要肯攀登。

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兒立誌在少年。船大不怕浪高,誌大不怕艱險。沒有爬不過的高山,沒有闖不過的險灘。見異思遷,土堆難翻;專心致誌,高峰能攀。無誌之人常立誌,有誌之人立長誌。實踐是實現理想的階梯,知識是實現理想的翅膀。不學楊柳隨風擺,要學青鬆立山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識魚性,近山識鳥音。欲知山中事,須問打柴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多看事實,少聽虛言。

滿招損,謙受益。知過必改,聞過則喜。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從善如流,疾惡如仇。鍾不敲不響,話不說不明。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人心齊,泰山移。獨腳難行,孤掌難鳴。水漲船高,柴多火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一塊磚頭砌不成牆,一根木頭蓋不成房。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根竹竿容易彎,三根麻繩難扯斷。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親。豆角開花藤牽藤,朋友相處心連心。

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不患老而無成,隻怕幼兒不學。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若使年華虛度過,到老空留後悔心。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堅持不懈,久煉成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冰生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