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取得前進的力量,我們就必須懷抱達到一個樂土的希望。
《戰爭與和平》
應當敬重每一個人,無論他是可憐的還是可笑的。應當記住,在每一個人身上都存在著與我們同一的靈魂。即使一個人在靈魂和肉體上都是令人憎厭的,也應當這樣想:“是的,世界上有這樣畸形的人是不可避免的,應當容忍他們。”如果我們對這些人表示出我們的憎厭,這首先說,是我們不公正;其次,我們是在把這些人引人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
無論他是怎樣的,他都不可能改變自己。如果我們對一個人表現出敵意,他除了像與不共戴天的仇敵一樣與我們鬥爭,還能怎麼做呢。其實,如果他能改變其固有的樣子,我們是願意與其友善相處的。但要他改變是不可能的。因此,應當對每個人都以善相待,不管他是什麼樣的人,而不去要求他做力所不及的事:即不要求一個人改變其自我麵貌。
《生活之路》
人們可以不去想什麼是壞事,但是一定要認為做壞事是一種罪惡。
《上帝的天國在你心中》
人們說,對於做善事的人來說,無須獎賞。如果認為獎賞並不在你心中,而且不是在此刻,隻是在未來,那麼這種說法就是對的。但如果沒有獎賞,如果善不給人帶來快樂,那麼人就不會去做善事。問題僅在於,要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獎賞。真正的獎賞不是外在的,也不在未來,而是在內心和現在:即在於改善自己的靈魂。這既是獎賞,也是做善事的動機所在。
《生活之路》
你最好在心中刻著:就算他是個非常不道德、不公平、愚蠢且令人不愉快的人,如果你停止對他尊敬,那麼不隻你與他的關聯,就連與世界所有心靈上的關聯,都會因此中斷。
《人生之道》
不能愛美麗的虛偽。
《藝術論》
想要擁有自由,就要適應無欲的自我。
《人生之道》
懷疑是人類天生的弱點。
《安娜·卡列尼娜》
結識他人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是要怎樣做才能結識所有的人?我自然結識我的家人,但是要結識其他的人,怎麼做才好?我和我自己的朋友及所有的俄羅斯人、所有的基督徒都有關聯,但是和不認識的人、其他民族及異教徒,要如何來建立關係?世上有那麼多的人,且每個人都不相同,用什麼方法可以打破彼此的陌生?
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丟掉“別人”這個意識,不要想去和“別人”打交道,用自己心中與所有人心中的靈魂,彼此相連。
《人生之道》
如果行善有原因,那便是不善。如果行善有結果,亦即有報酬,那也不是善。真正的善,被鎖於原因與結果的門外。
《安娜·卡列尼娜》
人們常常以為摸得到的東西就是存在著的。但是,事實上卻是相反的。我們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的東西都是虛無的,隻有我們的“我”,也就是我們的靈魂,才是真正存在的東西。
《人生之道》
人事關係在社會上是一種資本,若要它經久,就不得不節用。
《戰爭與和平》
問:在慌忙之際,要做些什麼才好?
答:最好什麼都不要做。
《人生之道》
嫉妒是一種可恥的感情。
《安娜·卡列尼娜》
人們常常會以“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為借口,傲然地拒絕一些純娛樂。雖然他們並不認為純粹的快樂遊玩,比一些平常的工作重要,但是忙碌的人們用以拒絕娛樂的借口,卻是一些不做還比較好的工作。
《人生之道》
每當有人問我“要如何來服務別人”的時候,我會這樣子回答:“對別人行善,不是捐錢給別人,而是行善。”行善,通常被人們認為是捐錢。但是在我的心目中,行善和捐錢不僅是完全不同,幾乎是相反的兩件事。金錢本身就是一種罪惡,捐錢就如同行惡。把捐錢當做行善的錯誤想法,或許在人們行善之時,可以讓人們逃離擁有金錢的罪惡感,然而捐錢的舉動,卻隻能稍微讓人們減少一點罪惡感。真正的行善,是為別人做好事。為了了解對別人來說什麼事是好事,我們必須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親密的關係。所以,行善不需要金錢。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勇氣,暫時拋開生活上沒有意義的一些習慣。不要老是擔心衣服和鞋子會不會弄髒,不要害怕嶂螂或虱子之類的小蟲子,也不要懼怕傷寒、白喉或天花。我們要做的,是親近衣著檻褸的人,坐在他們的床邊與他們閑話家常,讓他們感覺到我們一點都不裝模作樣,一點也不驕傲,而且尊重他們敬愛他們。我們必得在為達到這個目標而舍棄自我的過程中,探索人生的意義。
《關於莫斯科市的人口普查》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動物的生活。
(日記》
誰也不滿足於自己的財產,誰都滿足於自己的聰明。
《安娜·卡列尼娜》
反悔重做,比什麼都沒做還糟。急躁匆忙的結果,比遲緩延宕的結果還不如人意。
良心的苛責,對沒做過的事,總比對做過的事來得少。
《人生之道》
如果給予別人的並非自己所犧牲的東西,隻不過是自己所剩餘不要的東西罷了,如此隻會使受者感到憤慨而已。
《人生之道》
隨便什麼都比虛偽和欺騙好。
《安娜·卡列尼娜》
如果你注意到社會組織中的壞處,而想糾正它的話,那麼你必須要知道,糾正的手段隻有一個,那就是所有的人,都要成為更好的人。為了讓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更好的人,你惟一能做的事,就是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人生之道》
如果說貧窮的人很悲慘,富有的人則是雙倍的悲慘。
《人生之道》
有錢人的自滿並非良舉,而窮人的嫉妒則更加惡劣。指責有錢人的舉動,對比自己更貧窮的人來說,與有錢人的作為是一樣的,而這種人實在不少。
《人生之道)
聲稱為了維護正義而結束別人的生命,就如同一個人重蹈使他損失一隻手的災厄之中,並為了正義而將他的另一隻手斬斷的作為一般,兩者極為相似。
(上帝的天國在你心中》
實業家為了補償因利用別人的勞力而加諸於別人身上的苦難,他們盡其所能不斷地斂取財富,不斷地為剝奪別人的勞力而努力。
《怎麼辦》
富有人們的滿足,是從貧窮人們的淚水中得來的。
《人生之道》
人們依自己的判斷力而時常犯的一個極大的錯誤,是認為自己所喜歡的東西都是好的。人們喜歡富裕,因而在人們內心當中,明明認為財富不是好東西,卻硬要強迫自己把富裕想成是好東西。
《人生之道》
富有是罪孽深重、肮髒下流之物。
尤其是靠土地私有而發財,沒有比這更罪惡更下流的財富。
所謂的土地所有“權”,全部都是從全世界一半人口手中奪來,被某一部分人據為己有的合法正當的繼承財產。
《人生之道》
因吃太多美食或缺乏勞動而病死的人,遠比餓死的人來得多。
《人生之道》
我們如果完全知道我們的行為後果,那麼也可以知道這個行為毫不足取。
《人生之道》
受痛苦折磨而忍受不住的人,將自己的生活與世界遠遠地隔離。為了拿因自己的錯誤而造成的痛苦來向世界質疑,不但否認了自己的過錯,也不認為自己有罪;而對於他認為是世界的過錯所製造並加諸於他的痛苦,隻會一味地反抗。
《人生論》
對上流社會的我們來說,不僅要避免欺騙他人和自己,更要懂得悔改。而根植於我們的教養、優雅、才氣等形態之上的傲慢,更必須要驅除才行。不要拒絕和民眾分享你所獲得的有用東西,要停止自詡為民眾的恩人或上等人的驕傲,認定自己是墮落於罪惡深淵的無用之人,而為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努力不懈。對民眾施舍、屈辱以及虐待,是必須禁止的事。
《怎麼辦)
吃飯時談話轉上彼爾的婚事。
“我聽到的時候非常吃驚”,安德列王爵說道。
彼爾臉紅了,一提到這個他總是這樣,於是趕快說道:
“我什麼時候一定把一切經過告訴您。不過您知道,一切都過去了,永遠過去了。”
“永遠?”安德列王爵說道。“沒有永遠的事呀。”
“不過您知道那是怎樣結局的,是不是?你聽到那場決鬥了吧?”
“那末說來你也不得不幹這一手了!”
“我感謝上帝一件事,就是我不曾打死那個人,”彼爾說道。
“為什麼那樣呢?”安德列王爵問道,“殺掉一條惡狗實在是一件好事呀。”
“不對,殺人是不好的—錯誤的。”
“為什麼是錯誤的呢?”安德列王爵追問道,“人類生就不能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人們過去常錯,將來也常錯,在判斷是非問題上尤其是這樣。
《戰爭與和平》
擁有比足以養家的土地還大許多的土地,豈止是使勞動者淪落至貧窮、災禍甚至墮落的幫凶而已,應該說是主凶才對。
《人生之道》
沒有必要尊敬富有的人,更不要羨慕富有的人,我們要遠離他們的生活,並哀憐他們。而富有的人們,不可誇耀自己的財富,應該要為自己的財富感到羞愧。
《人生之道》
終日玩樂的富有人們,熱衷於用奢豪的生活來欺蒙世人的眼睛。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該受人輕視的,也感覺得到別人的輕蔑眼光。
《人生之道》
人們總是想逃離貧乏,為追求財富而努力。但是,貧窮與困乏會給人們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力量,相反地,過剩和奢侈,會引導人們走向虛弱與破滅。
貧乏的人舍棄對身體和精神有益的困厄,追求對身體和精神有害的富裕,這種舉動不僅浪費而且無用。
《人生之道》
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不要去委托別人。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家門前打掃幹淨的話,整條街道看起來不是就漂亮多了嗎?
《人生之道》
惡魔有各式各樣引人上鉤的釣餌。但是,對於懶惰的人,根本不需要什麼釣餌。即使看到沒有餌的釣鉤,徽人也會自動上鉤。
《人生之道》
如果你想要安定和自由地過活,遠離那些並非缺之不可的東西吧!
《人生之道》
有一些好事,常常是在不經意中完成的,所以越想努力做好事,反而會使事情更糟。
《兩個驟騎兵》
兒童比成人還要聰明。兒童不知道人世間所謂的身份或地位,但卻感覺得到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和自己心中相同的靈魂。
《人生之道》
不自我約束,不可能會有善的生活。沒有自我約束,無法想象任何形式的善的生活。要達到善的生活,完全得靠自我約束才行。
《最初的階段》
與探討靈魂為何物比起來,探求肉體為何物的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雖然肉體與我們是如此地親近,但肉體終究為他人之物,隻有靈魂才是我們自己的。
《人生之道》
假設人們必得勞動精神來服務別人,那麼在完成這個使命的過程中,人們可能會吃許多苦。因為,精神世界是經過苦惱的陣痛,才誕生於世的。
《怎麼辦》
穿上合身的衣服,不如穿上合良心的衣服。
《人生之道》
一個人若擁有太多不必要的東西,會令許多其他的人為一些必需品而傷腦筋。
《人生之道》
人們即使不靠自己來認識自己的靈魂,那並非就意味著他是個沒有靈魂的人,隻不過是他還未去意識他的靈魂罷了!
《人生之道》
不死之靈魂需要有同樣不朽的事業。靈魂所安排完成的事業,是自己也是世界不可限量的成就。
《人生之道》
沒有苦惱,便收不到精神的果實。
《怎麼辦》
如果你想要和所有的人快樂地生活,你便不能斷絕及遠離別人,而且要與別人緊緊相連。
《人生之道》
如果你想要安定和自由地過活,遠離那些並非缺之不可的東西吧!
《人生之道》
成為善人以及營造善的生活,隻在於施多於受。
《最初的階段》
當你不知道要如何做才好,或是當你不知道應該做還是不應該做的時候,你最好有個心理準備—打消念頭通常比你去做,結果會比較好。當你實在無法打消念頭,或者當你確實知道這是一件好事的時候,你應該不會詢問自己,做比較好或是不做比較好吧?當你如此問自己的時候,你自己一定知道原定的想法可以改變,而且這件事不見得是好事。如果你想做的那件事,好得讓你挑不出毛病,你應該不會那樣詢問自己吧?
《人生之道》
對於“我們應該怎麼做?”這個問題,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如下的答案—
其一,不要對自己說謊。不管自己的人生之道偏離了理性所開創的真理之道有多遠,也不懼怕真理。
其二,舍棄自以為比別人正確、比別人優越、惟我獨尊的驕傲,視自己為罪惡深重的人。
其三,實踐人類恒久不變、光明正大的規則。亦即為維持自己和別人的生活而努力,與大自然奮戰到底。
《怎麼辦》
揭穿別人的虛偽,是何其痛快的事;而發現自己隱藏在某處的虛偽,拆穿自己的虛偽,更是十分痛快的事。何不盡己所能,多為自己尋找這份樂趣?
《怎麼辦》
他對自己非常嚴格,連別人的惡事都知道得不多。
《怎麼辦》
善良又聰明的人,在他想著別人比他自己更磊落更聰明的時候,才能看得出他與別人不同。
《怎麼辦》
人對自己的長相或外表感到驕傲,是非常愚蠢的事。而因自己的親友、祖先,或者階級、民族而表現傲慢的人,更加地愚不可及。
這個世界的罪惡,大半是由這種傲慢產生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仇視、家族與家族之間的爭執、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全都是因這種傲慢而起。
《人生之道》
誰都知道,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是一種愚蠢的想法。認為自己的家庭比其他家庭優秀的想法,更加的愚盆,但是人們往往不曉得這個道理,還認為這是一種特殊的美德。而民族的優越感,更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但是,人們往往不認清這個道理,反而推崇這種民族優越感,認為這是一種偉大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