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拓詩作談片
鄧拓同誌是一位卓越的新聞工作者,馬克思主義政論家、雜文家,同時也是一位豪情洋溢,文采雋逸的詩人。他一生創作了數百首詩(詞),凝重蘊藉、深邃綿邈、以淩雲健筆抒發革命者戰鬥情懷,謳歌了對黨和革命事業無限熱愛之情,也忠實地記錄了一個堅強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奮鬥前行的光輝業績。
早在鄧拓從事革命活動之初,他用詩歌遣興寄懷,表達一個熱血青年幽憤深廣的追求和向往。寫於1929年的《別家》是鄧拓一首較早的詩作。詩中寫道:“空林方落照,殘色染寒枝。血淚斑班濕,杜鵑夜夜啼。家山何鬱鬱,白日亦淒淒。忽動壯遊誌,昂頭天柱地。”詩人描繪了在大革命失敗後殘酷的時局麵前,革命青年選擇著嚴峻的人生道路。一個接受了大革命洗禮的青年學生,在走向新征途時,壯懷激烈,昂揚奮進。1930年,鄧拓來到上海就讀於光華大學。在這裏他閱讀了大量馬克思、列寧經典著作,並從當時十分熱烈的革命文學論爭中汲取精神營養。是年,他寫的《書城》一詩,描繪了身處酒肆洋場、刻苦攻讀的情景。詩人以“不卜文章流海內,莫教詩酒誤虛名”句自勵,期望“得侔前輩追真意”,效尤前賢,追尋真理,用馬列主義的燭光照亮生命之路。
正是在革命理論的武裝和地下黨組織的教育下,鄧拓在大學一年級時就入了黨並參加黨的地下工作。白色恐怖,環境險惡,他曾兩次被捕,在囹圄中慘遭鐵窗斧鉞之苫,但“去矣勿徬徨,人生幾戰場,廿年浮滄海,正氣寄玄黃”,“一士死何妨”、“丹心永不磨”等句,抒發了革命者堅定樂觀的信念和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懷。
如果說在白色恐怖中從事地下工作,詩人之作主要是革命堅定信念的抒發,是身處逆境的革命者鬥爭意誌的勖勉和激勵,熔鑄著詩人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無憾的精神情操的話,當詩人投身到新的戰鬥中——來到晉察冀邊區後,他的詩作呈現一種全新的麵貌,用燦爛的詩筆描繪新的生活和鬥爭,謳歌那些在嚴酷的鬥爭中擔負著民族和曆史重任的戰友們,展現壯美而高尚的人生。
1938年晉察冀軍區成立一周年紀念,詩人寫了《一年》的詩;“血肉冰霜不計年,五台烽火太行煙。戰歌匝地三軍角,衛壘連珠萬裏天。北嶽揚旌胡馬怯,邊疆複土祖鞭先。陣雲翻向龍江日,響徹河山唱凱旋。”曆史是一條紐帶,連結著昨天、今天和明天,詩人希冀從現實“戰歌匝地”、“衛壘連珠”的盛況,讓人們緬懷艱辛的戰鬥,為了勝利的未來躍馬揚旌、高唱凱旋。
當然,置身於艱苦的抗戰鬥爭中,詩人帶領《晉察冀日報》社在敵人的清剿襲擾中辦報,有著難以想象的困難。詩人不少篇章是描繪緊張報社生活和輾轉奔襲的對敵鬥爭的。在這些洋溢著雄渾磅礴氣勢的詩篇中,詩人的激情和革命者的豪情互為輝映。《勖報社諸同誌》一詩,描繪了緊張的“一手握筆、一手拿槍”的戰鬥生活,是中國無產階級新聞事業開拓者生活的真實寫照:“筆陣開邊塞,長年鉤剪風。啟明星在望,抗敵氣若虹。發奮揮毛劍,奔騰起萬雄。文旗隨戰鼓,浩蕩人關東。”
這一時期,作者還寫有幾首歌頌革命領袖的詩。同作者在理論宣傳上的建樹一樣,他熱情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1945年,毛澤東同誌《沁園春·雪》在重慶發表,一時間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稱頌毛澤東同誌高屋建瓴、俯視曆史、筆力千鈞地抒發了革命家的雲水胸襟,但也有反動文人鼓噪誹謗。鄧拓拜讀原詞後,和上一闋:“北鬥南天,真理昭昭,大纛飄飄。喜義師到處,妖氛盡斂;戰歌匝地,眾誌滔滔。故國重光,長纓在握,孰信魔高如道高?從頭記,果憑誰指點,這等奇嬈!當年血雨紅嬌,笑多少忠賢已屈腰。幸紛紛羽檄,招來豪氣;聲聲棒喝,掃去驚騷!韜略無雙,匠心絕巧,欲把河山新樣雕。今而後,看人間盛事,歲歲朝朝。”詩人以雄渾奔放的筆觸,歌頌了黨和人民創造的抗戰勝利的大好形勢,歌頌了“韜略無雙、匠心絕巧”的革命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