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讀《紅樓夢》,雖然看得很疲倦,但還是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個字,看完之後才發現似乎和沒有讀一樣,除了知道了幾個人,除了見識了封建貴族家庭中男男女女們的生活之外,至於別人口中的淒楚、悲涼,人物的悲劇命運,其蘊含的深刻意義似乎並未體會到。

後來,長大了一點,第二次讀《紅樓夢》,越讀越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這部書是這樣的!這是一部不能跳躍式閱讀的書,不然後麵的內容就很難理解,而在書中出現的一些詩詞歌賦,如果不用心思考和理解,那還真讀不懂。

《紅樓夢》於整個中國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中國悠久燦爛文化的傑出代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雖然在書中曹雪芹有意識隱掉了時代,但是通過內容可以看出應該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這個中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此時的中國雖然國力強盛、物質生活豐富,但是這些背後卻隱藏著階級鬥爭和政治鬥爭,各種社會矛盾在不斷膨脹和發展,而社會的危機也逐漸顯露了出來。

關於《紅樓夢》的文字,不得不提的就是其中的詩詞歌賦、對聯,等等。這些從各個方麵反映出了那個時代封建貴族家庭的精神麵貌。本來吟詩作對是這些貴族家庭的普遍風氣,而事實上這些也都是曹雪芹所親身經曆的,他要將自己經曆的這些進行重塑然後寫到自己的小說中。雖然我們通過閱讀小說僅僅是看到大觀園中的少爺小姐們,但其實通過小說中人物的形象以及曲折的故事情節來看,其反映的本就是一個時代的現實生活,在表麵之外能夠看到更多的社會意義。所以這些詩詞歌賦已經不是普通的詩詞歌賦,它們本身就代表著很多內涵。

大觀園中的少爺小姐們喜歡吟詩作對,喜歡舉辦詩社,這其實本就是當時貴族子弟們的日常生活,在清朝的時候貴族子弟之間相聚聯句,比任何時代都要流行。以《菊花詩》為例,用一個虛字和一個實字擬成了十二個題,在書中雖然說這是薛寶釵和史湘雲想出來的新鮮做法,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在社會中已經存在。所以說詩歌的本身有著現實的引導意義,而作詩這件事情本身也是社會的一個縮影。

《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和小說中的人物以及情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這些是有機組合的,曹雪芹的這種做法也是一個與眾不同之處。以往很多小說雖然詩歌和故事情節之間有一定的聯係,但這些詩歌可有可無,隻不過是為了點綴,其在塑造人物形象、渲染事件的氣氛上有一定作用,但就算是刪除了也不會影響讀者的閱讀,不會影響讀者對故事的把握。

《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則不是這樣,這些詩詞歌賦大多和小說中的人物、故事情節進行了融合,如果直接跳過去不看的話,很有可能無法弄明白文章的意思。《紅樓夢》中的每一處詩詞歌賦就好比是一堂高數課,一旦落下一節,之後的就很難聽懂了。比如第二十二回“製燈謎賈政悲讖語”中,如果讀者隻是將這些燈謎當作燈謎去猜,而沒有和主人公的結局結合起來,那麼這一節本身就失去了意義。

十二釵都是悲情的人物,她們的所有悲苦不是到了最後才展現出來的,而是在很多詩詞歌賦中就暗示出來了,這也讓這些薄命女子的命運更能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唏噓。

而在《紅樓夢》中雖然有一些詩詞歌賦似乎遊離於情節之外,但是細細品味會發現還是和情節有莫大的關係。

所以說讀《紅樓夢》不僅僅是在讀一本書,書中的每一個字都需要認真品讀,才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體味到快感。而書中的每一處詩詞歌賦更是整部書的精髓所在,如果草草而過,勢必失去了很多美好,我們必須要耐下性子,逐個展開這些詩詞歌賦的寓意,逐個體會其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