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林黛玉 花滿天,紅香斷,階前悶殺葬花人(1)(1 / 3)

林黛玉是清麗靈幻的,天生麗質的外表無須太多筆墨,或許正是這種不著筆墨才更讓人感覺到她的淒美!她是“絳珠仙草”,“受天地之精華,複得甘露滋養,遂脫了草木之胎,換得人形”,所以她本身就是超凡脫俗的,她的美是非凡的,這樣一株甘露滋養過的仙草來到人世卻受盡了折磨,這個“仙草修成的女體”是柔弱的,是惹人憐愛的,可惜這些都無法改變她香消玉殞的命運!

終身誤,誤終身——《終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隻念木石前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

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金玉良姻”是什麼?

“木石前盟”是什麼?

說到頭,還不都是一場空!

卻道是,有情換來無情淚,無情換來有情守。

賈寶玉是整個賈府的寵兒,但同時他也是一個苦情兒,他始終戀著林黛玉,可是所有人看重的是薛寶釵,這個集萬千優點於一身的女子,她美麗、端莊、才華出眾;可是所有人看重的是薛寶釵隨身佩戴著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的金鎖;可是所有人看重的是“金玉良姻”!

愛情本就是奇妙的東西,有的時候不是你足夠優秀,我才會喜歡你,而有些人說不出好在什麼地方,但始終會讓人魂牽夢繞。林黛玉就是這樣一個猶如仙女又孤獨寂寞的女子,“俺隻念木石前盟”更像是賈寶玉發自內心的悲苦呐喊,薛寶釵就算是完美的化身,可在賈寶玉的心中隻念著對林黛玉的一片深情。

賈寶玉的心始終在和自己趣味相投的林黛玉身上,郎騎竹馬,繞窗弄梅。就算是在夢中的寶玉也會說出“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由此可見,在寶玉的心中對林黛玉有著一份至死不渝的愛情,他們的愛情也是真實的,日月可鑒。

在賈府的林黛玉雖然得到了寵愛,然而在家族式婚姻的需求下,她不能和賈寶玉結合。在這段悲劇的愛情中,賈寶玉是悲情的,林黛玉是博人淚水的,然而嫁給寶玉的薛寶釵又何嚐不是吞下了愛情苦果?雖然她最終和賈寶玉“金玉良姻”成實,然而價值觀的不同,導致二人根本無法享受婚姻帶來的歡愉,最終賈寶玉出家為僧,一走了之,留下獨守空房的薛大美人。我們可想而知獨坐閨房的薛寶釵是多麼孤獨,想到未來難熬的歲月該是多麼淒涼!這是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共同的悲劇,這是時代的慘劇。

就像“晶瑩雪”,似乎在說薛寶釵的高潔,實質上是為了表達薛寶釵內心的冰冷和無情,她和賈寶玉之間達不到心靈上的共鳴,就算他們能夠相敬如賓,可是這些都無法撫平賈寶玉內心的傷口,無法補償薛寶釵孤獨的歲月。

在這段婚姻中賈寶玉也苦,他在賈府得到了所有的寵愛,但是卻無法左右自己的婚姻,甚至連抗爭的權力都沒有,賈寶玉是一個愛情至上的苦主,而沒有愛情的“金玉良姻”是讓他無法容忍的,這對他來說是巨大的心靈創傷。賈寶玉無法忘卻自己和林妹妹之間銘心刻骨的愛情,幾乎所有人都明白他的心意,可是來到他身邊的卻是寶姐姐,這一切讓這個養尊處優的公子哥的幻想破滅了,他的世界崩塌了!

那麼結局呢?“木石前盟”沒有了!“金玉良姻”同樣消失了!“四大皆空”卻成了最終的結局。

很多人認為高鶚續寫的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悲劇,未必是曹雪芹先生的意思。其實不管由誰來寫,三人的愛情悲劇是注定的,這種悲劇已經超越了小說本身,這本就是社會現實的必然性。而從文學的角度來說,這種殘缺,本就是一種美,隻不過淒厲一些罷了!

在《終身誤》中,“金玉良姻”象征著封建婚姻,而“木石前盟”則代表著自由戀愛,這些在書中都被畫上了癩僧的神符,載入了警幻的仙冊。於是無論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還是賈寶玉和薛寶釵的悲劇結合都成為了一種命運的注定!在此之中流露出了一種悲觀的宿命論思想,同時也反映了一種無奈的社會現實,在如此的封建社會,尤其是這種宗法家庭之中,想要違背封建秩序和封建禮教,想要影響封建家族的利益,這根本做不到。那種心存共同理想的自由愛情僅僅是最終會幻滅的彩色泡沫,最終三個人以悲劇收場是時代給予的情節。

但是,時代的壓迫會強製一個人的身體,可以讓反抗歸於失敗,卻無法禁錮一個人的思想,更不會消除驚醒的人,他們的覺悟會支持他們,爆發出更為強烈的反抗。沒有愛情的“金玉良姻”對賈寶玉來說更像是一道枷鎖,鎖在他的心上,其心靈巨大的創傷根本無法消除,而其精神上的情侶更不會因為世俗婚姻而消失,他和薛寶釵之間的這種所謂“良姻”已經無法調和,“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萬念俱灰的賈寶玉選擇出家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