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點下會有生命湧動麼?
日軍攻城的槍炮聲打斷了談判。
槍炮齊發,宛平城淹沒在煙火裏。夜空裏竄起一股塵煙王冷齋正在守軍指揮所旁邊的一間平房裏與日方代表談判。
談判?
這是中國軍隊的守約:敵人未開槍前,我方不先射擊;一旦敵人開炮,我們堅決還擊。
雙方打了起來。
流彈在空中相撞,發出鏗鏘之聲。
一群山雀被驚飛,穿過了永定河。
宛平城內,談判會議室裏。
槍聲、炮聲不時地震動著這間平房。
王冷齋質問鬆井等日方代表:“是日軍首先開槍破壞大局,釀成了這次事變,責任完全在日方!”
鬆井無話可說,隻是說:“閣下息怒!閣下息怒!”王冷齋,“你必須承認,日方要負完全責任!”鬆井強辯:“開槍或許是出於誤會。我們還應該致力調解此事,勿使擴大!”
“還誤會?宛平城都要被你們的大炮摧倒了!”王冷齋甩下這話,破門而出。
外麵,碎磚瓦礫落得滿路都是。
可以肯定,引發盧溝橋事變的第一槍是日軍開的。
牟田口在盧溝橋事變過去了7年後,曾多次說過這樣的話:“大東亞戰爭,要說起來的話,是我的責任,因為在盧溝橋射擊第一顆子彈引起戰爭的就是我,所以我認為我對此必須承擔責任。”當時日本駐天津特務機關長茂川秀和在1946年6月24日接受法庭傳訊時也供認,7月7日晚的第一槍是他指使人放的。
盧溝橋事變還未發生時,在日軍方麵甚至在東京就已經有人“預測”要出事。據今井武夫回憶,在事變的前一個月,東京政界的消息靈通人士就盛傳:“七夕的晚上,華北將發生柳條湖一樣的事件。”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對中國東北地區發動武裝進攻。這就是曆史上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6月30日,滿鐵總裁鬆岡洋右派駐北平人員曾對人說:“一星期以內,如果不發生什麼重大事件,就把我的腦袋給您。”
同一個時間:7月7日晚。
廬山和盧溝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氣氛、景象。
蔣介石把宴請各國使節的日子偏偏定在了這天下午,大約7時左右,大宴結束。隨之,宣布舞會開始。
舞場很豪華,一刺朗明的彩燈與有節奏的腳步一起旋轉。
蔣介石沒有在舞場出現。他坐在旁邊的休息室裏團目養神。他很累,現在需要靜下心來休息。
宋美齡挽著一位高鼻梁的洋人踩著柔柔的音樂,幾乎是原地走動。她表現得高雅、端莊,卻不失禮。使人感到舞伴是被她左手的那兩隻指頭輕輕地提著走動。確實很雅致,她的身子與對方若即若離,沒有任何一處相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