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勞倫斯
……男女之間的愛是世上最偉大、最完美的情感,因為它是雙重的,包括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麵。男女之間的愛是最完美的生活脈搏,心的收縮和舒張。
神聖的愛是無私的,追求的不是自己的利益。情人為自己的愛人獻身,隻求與她達成完美的統一。但男女之間的愛是完整的,它追求神聖和世俗的統一。世俗的愛尋求的是它自己。我在我的愛人身上尋求我自己,從她那兒爭搶出一個我來。我們不是清澈的個體,而是複雜的混合物。我寄寓在我的愛人之中,她也寄寓在我的身上。這種狀況是不應存在的,因為它隻是混雜和迷惑:因此,我必須徹底地收攏自己,從我愛人身上解脫出來,她也應該完全地從我身上分離出去。我們的靈魂像是黃昏,既不明亮也不黯然。光線應該收斂回去,變成十足的閃光,而黑暗也應該自立門戶。它們應該是互相對立的兩個完整體,互不參涉,涇渭分明。
我們像一朵玫瑰。男女雙方的激情既完全分離,又美妙地結合,一種新的形狀,一種超然狀態在純潔統一的激情中,在尋求清晰與獨立的純潔激情中誕生了,兩者合而為一,被投進玫瑰般的完美的天堂中。
因此,男女之間的愛,如果是完整的話,應該是雙重的。這是溶人純潔感情交流的境界,又是純粹性的摩擦,兩種狀況均存在。在感情的交流中,我被愛熔煉成一個完整的人,而在純潔的、激烈的性摩擦中,我又被燒成原先的自我。我從溶合的基質中被趕了出來,進入高度的分離狀態。成為十足單獨的自我,神聖而獨特的自我,寶石從混雜的泥坯中被提煉出來時大概就是這樣的。我愛的女人和我,我們就是這類混雜的泥坯。隨後在熱烈的性愛中,在具有破壞性的烈焰中,我被毀了,貶低為她那個自我。這是毀滅性的欲火,世俗意義上的愛。但唯有這火才能使我們得到淨化,使我們從混雜的狀況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特的、如寶石一般純淨的個體。
所以說,完整的男女之愛是雙重的,既是一種溶化的運動,把兩者溶合為一,又是一種強烈的、帶著摩擦和性激情的分力運動,兩者被燒毀,被燒得徹底分開,成為迥然不同的異體。但不是所有男女之間的愛都是完整的。它可以是溫柔的,慢慢地合二為一,如聖法蘭西斯和聖克萊爾,聖瑪麗和耶穌之間的愛。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沒有分離,看不到統一,也不存在獨特的異體。
可見,這所謂神聖的愛其實隻是半個愛,這種愛卻知道什麼是最聖潔的幸福。另一方麵,愛又可能是一場性滿足的美妙戰鬥,動人而可怕的男女抗爭,就像特裏斯坦和艾索德。這些超越驕傲的情人,打著最崇高的旗幟,是寶石一般的異體。他是十足的男性,像寶石一般脫穎而出,桀驁不羈;而她則是純粹的女性,像一枝睡蓮,亭亭玉立於其女性的嫵媚和芬芳之中。這就是世俗的愛,它總是在欲火和分離的悲劇裏結束。到那時,這兩個如此出眾的情人會被死神分隔開。但是,如果說世俗的愛總是以痛心疾首的悲劇而告終,那麼神聖的愛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它總是以強烈的渴求和無可奈何的悲哀而告結束。聖法蘭西斯最後死去,撇下聖克萊爾孑然一人,悲痛欲絕。
勢必會合二而一,永遠如此——感情交流而產生的甜蜜的愛和性滿足後產生的自豪的愛總是溶合在一起。那時,我們就像玫瑰,甚至超越了愛。愛被包圍、被超越了。我們成了完全溶合的一對,同時又像寶石——樣是獨立的個體。玫瑰包圍並超越了我們。我們組成一朵玫瑰,而不是其他。
(姚暨榮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