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扼仙潮裏的魚(2 / 2)

關於這個海裏的魚,是怎樣的一種社會,有怎樣的生存方式和信仰,真是無法想象的神秘。我提議能否去海上看看呢,於是搭乘了汽艇,遺憾地並沒有見到一條魚,魚一定是沉潛在海底,海底裏有水晶宮一樣的去處吧?汽艇開得快起來,柔軟的水間競成了堅強的陸地,顛簸得身子生疼。陪同的人說要看魚得陰曆十五月圓的夜裏,所有的魚都遊近了遠處的那個孤島下,若站在孤島上可以看見四周一圈幾米寬的魚群帶,白花花一片,魚的劃水聲響成一種轟轟聲。但那天不是陰曆的十五,天又不是晚上,我仍是沒有看到魚,上得了孤島,島上住著一座佛廟,佛廟的門掩著,廟的花壇邊坐著一群鮮豔的年輕女子,我弄不明白那是來廟裏燒香的遊客,還是魚上了岸的化身?

汽艇又開始了在海上漫無目的地遊弋,幾乎是到了海的一角,海水變成了一條河向山埡間漫過去,陪我的人告訴說山埡那邊,仍是還有一個湖的,麵積比彥個湖還要大,兩個湖便通過這條河連通的。天近了黃昏,穿過河去另一個海是不可能了,卻生了玄想,如果要撈魚,隻站在那河裏張一個網,那魚就千船萬擔地收獲了。

“不,”陪我的人叫起來,“兩個湖的魚從不相互往來的,河中間有一塊礁石,就叫分魚石,各自湖裏的魚遊至U~UL,全都掉頭又遊走了。”

“這是為什麼?”

‘這眭對詘彰荊。/厶,恐怕各有酣饋如盤,各俘酣勺家園,比刊晃亂的。’

這話說得真好。我說,魚不混亂,人卻混亂了,人汙染了自己生存的地方,又以旅遊的名義,到處去汙染了。我一到雲南聽說這裏環境優美,驅車就來了,從尖山後繞過來時,山腳那邊已經是一個很繁華的小鎮,有那麼多現代的設施和那麼多的遊客,如果這裏向外並沒有道路,就那麼幾戶的小漁村,該是多好呢!我一時也煩起了我和我一樣醜惡的遊客,驀地倒醒悟了舊城沉沒的秘密:是不是當舊城發展得人越來越多,他們就討厭了作為人的生活而集體變成魚了呢?

從海上返回小漁村,在一家廳室裏,我看見了展示的兩條青魚的標本。魚真是大,大到像一個人躺在那玻璃罩裏。介紹的文字說,這兩條魚先後都是從湖裏釣上來的。魚是塗上了防腐劑,看上去如活的一樣,我看著魚眼,魚眼也看著我,我最後是不敢再看它的眼睛了,退出了廳室,魚的眼睛還在看著我。

夜裏,我睡在了昆明市的豪華賓館的床上,做了一個夢,我夢見了那兩條大青魚,大青魚似乎在對我說什麼,可我終聽不明白魚話,醒來我想起了小的日寸候看過的一曲戲,戲是鰳口生傳書》。我是不是也該是那個柳生呢,可我給誰傳書,傳鴦等準去,怎麼個傳法?心中總有一團疑窘壓著,所以寫下了這篇文章求釋然了。

“作者簡介”

賈平凹,陝西丹鳳人。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作品: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