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張家界美麗如畫,百聞不如一見。抽出一個假期,我們身臨其境,真切感受到,張家界還真是名不虛傳。
相傳張家界是因漢代留侯張良隱居於此而得名。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張家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奇觀被世人發現,得以開發。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被命名為“張家界森林公園”。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一九八四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此地時將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大風景區命名為“武陵源”。一九八八年成立大庸(現更名張家界)地級市時,特設武陵源縣級行政區,方圓三百六十九平方公裏。武陵源境內岩溶地貌發達,石英砂岩峰林峽殼地貌發育更為世界罕見。一九八八年十月,國務院公布武陵源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七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將武陵源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國內外專家學者讚譽武陵源是“大自然的迷宮”和“不可思議的地球紀念物”。二00四年,張家界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流水侵蝕地貌。
一路上觀看旁邊峭壁上的景點,有觀音送子、金鞭岩、文星岩、紫草潭、千裏相會。豬八戒娶媳婦(《西遊記》在這裏取景)等,看上去都不錯,山景三分靠形象,七分靠想象,讓人興趣盎然。
當萬裏朝霞裝點晨空,我們進入了群山疊翠、秀色迷人的張家界風景區,周圍景色既迤邐著夜的幽靜,又洋溢著晨的清新。秋風拂麵,涼意裏飽和著馥鬱的甜蜜,初秋果實的芳香,耳畔似有隱約的歌聲在蕩漾。
來到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有著“千年長旱不斷流,萬年連雨水碧青”美譽的金鞭溪。金鞭溪全長七點五千米,被兩岸高不可攀的山峰鑲在中間,溪水彎彎曲曲地潺潺奔走。
奇峰金鞭岩,據說是秦始皇的趕山鞭,海龍王怕他趕山填海,就派女兒來到人間,乘秦始皇睡覺時,用假鞭將真鞭換走了。後來秦始皇趕山不動,一氣之下把鞭子插在地上,就成了今天的金鞭岩。
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與其他山峰迥然不同,三麵垂直,突兀挺立。從山腳到山頂,像斧砍刀劈似的,它的頂上生長著幾株蒼翠的鬆樹。
堅挺的金鞭岩山由紅色的二氧化矽石英砂岩組成。陽光下的金鞭岩,固執地袒露著溫暖的硬實,金光閃耀,有如一支怒舉的金鞭,直指雲霄。
一座巨大的山峰緊靠著金鞭岩,巨峰酷似雄鷹,鷹首高昂,淩空展翅,一隻翅膀有力地半抱著金鞭岩,氣勢磅礴。此峰稱之為“神鷹護鞭”。有詩曰:“名山大川處處有,唯有金鞭奇上奇。”
很快,我們就到了跳魚潭,這絕對是天然的澡堂。大約一到兩米深,透過溪水完全可以看清裏麵的一塊塊鵝卵石。一旁橫躺著長寬大約兩米的方形石墩,紅潤的石英砂石在溪水裏依稀可見。
溪水旁生長著一種被當地人稱作楠木的常綠喬木,樹幹通直,伴著柔細的小枝。溪邊坐滿了青年男女,有的捧著泉水感受著清涼的慰藉,有的用泉水相互嬉戲著,有的索性脫了襪子,將雙腳一齊深入溪水裏。見此情景,我們也顧不上形象了,一下躍到就近的溪岩上,也泡起腳來,清涼的溪水刺激著腳下的每個穴位,一番舒坦的感覺直上心頭。
半天旅途的疲乏瞬間消逝得無影無蹤,我們也相互嬉鬧起來,用手捧著溪水相互潑灑著。閑暇之餘在溪水裏摸了幾塊紅棕、乳白、淡綠色的石頭,給帶了回來。嬉鬧聲和溪水潺潺的流動聲交融在一起,形成了自然和人齊奏的交響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