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近來還好吧?一位文友出差前來拜會,因他與才女加美女的梅子在一個城市工作,因而我自然而然地問起了梅子的情況。
你還不知道呀,文友驚訝地說:她家出大事了。
原來,前不久,梅子弟弟開車帶了位朋友,不幸在高速公路上追尾一輛大貨車。朋友當場死亡,她弟弟也不省人事。經過十多天的搶救,才終於蘇醒了過來。
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呀。我驚得一時都不知說什麼話好:遇此不幸,那可就真是苦了梅子了。
是呀,一個羸弱女子的家中,攤上了這麼一場人禍,叫誰誰受得了?
梅子就兩姐弟。她有個六歲的兒子,老公在外地工作。文友告訴我:本來這是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可現在,一切都完了。
文友接著說:這邊,梅子要沒日沒夜地去醫院照顧癱瘓在床的小弟。光這一項,就已經花費十五萬元了。這還僅僅是個開頭,這個無底洞,還不知需要多少錢來投進去?那邊,弟弟的朋友家中,要求賠款三十萬元。否則,人不入土。你說,這樣大的事情,梅子能挺得過去嗎?
遇此大難,但願梅子能夠支撐得住。我感歎一聲。
梅子把自己住的那套房子賣了。租了鄰居一間小房暫且住下。文友說:白天,她還到公司上班,晚上,就到街頭擺地攤了。
文友歎了口氣,接著說:如今的梅子,就像換了個人似的,見了我們文友的麵,她竟然就好像不認識似的,弄得我們想幫她都幫不了。
唉,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一場變故,就這樣將過去那位美麗、開朗、愛好文學的梅子,徹底地改變了。
記得那年秋天,正是楊梅花兒盛開的季節。在一次筆會上,我結識了一位身著花格子套裙,渾身上下無時不洋溢著勃勃青春氣息的少婦,她,就是梅子。
文筆不錯的梅子,在一家公司任文秘。由於特別喜好文學,因而在她的業餘時間裏,還兼職當了一家小報的副刊編輯。
采風期間,我們走進南昌市城區的“市”外桃源——“天香園”參觀。文友們一踏入景區,就被那綠水青山、鳥語花香的景致所吸引。雖置身秋季,走進園林深處,大家卻如同回歸到春天一般。
據介紹,天香園地處南昌青山湖南大道,原名西湖園藝場。該園始建於一九七六年,麵積一百一十二畝,現有大小盆景三萬餘盆,培養花卉、苗木二點六萬餘株,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贛派盆景基地和花卉基地。多年來,該園廣植林木,培育花草,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吸引了大批鳥禽,被稱為“鳥類的天堂”。
園內還建有茶藝館、金佛堂、雲泉書畫室等仿古建築。天香園內樹木掩映,綠草如茵,花香滿園,不愧為南昌的“市”外桃源。
天香園前門,在那十六米高的朱拱琺琅彩繪大門正麵上方,是中國當代書聖啟功的親筆鎦金大字“天香園”。反麵為其胞弟啟儒的真跡,非同凡響,氣勢逼人。
現今的天香園園區占地一千一百五十畝,園內濕地、湖泊、原始沼澤連通成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考察後指出,這裏鳥類之多、密度之大、之美和與人之近,堪稱世界城市第一。
在天香園內暢遊,那生機盎然的候鳥,一下子就將我們大家傾倒。園內林蔭小徑上,孔雀、鴕鳥、珍珠鳥、富貴鴿等珍禽異鳥數百羽,自然放養,爭奇鬥妍,令人觀賞逗趣,目不暇接。
天香園優越的“城市綠洲”,吸引了夏候鳥,如夜鷺、白鷺、中白鷺、牛背鷺、池鷺等水鳥遷來築巢繁殖。據統計鳥類數量達十八萬餘羽、野生鳥群達三十二個品種。
天香園中的鷺鳥不僅數量多,而且“神奇”。鷺鳥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遷徙性候鳥,一般都是四五月來贛,十月南飛。但這些夏來冬去的鷺鳥近幾年來卻一反常態,從“遊客”變成“常客”,有些候鳥,已成為“定居”的留鳥,這在大都市也實屬罕見。即使在冬天,也賴在這裏不走,不肯南飛,儼然成為這裏的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