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穿越千年古鎮(1)(1 / 2)

都說烏鎮是個美麗的水鄉,我曾默默許願:烏鎮,總有一天我會專程為你而來。直到退休以後,我才有時間隻身前往烏鎮,開始了夢寐以求為期三天的旅行。

當我站在烏鎮的客店,推開木窗,但見河水、小橋、擺渡盡入眼簾。清晨的烏鎮,到處綠意盎然。清晨的陽光如暗香浮動的光影,將我拋進了一個飄忽遊離的世界。

烏鎮,是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曾名五墩和青墩,位於京杭大運河西側。是浙江的一個水鄉古鎮,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鄉。據對譚家灣古文化遺址的考證表明,大約在六千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唐時,烏鎮就隸屬蘇州府。唐鹹通十三年(八七二)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烏鎮稱“鎮”的曆史可能從此開始,距今已有一千兩百多年了。京杭運河穿鎮而過,曆史上曾以河為界分為烏、青兩鎮。河西為烏鎮隸屬於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隸屬於嘉興府桐鄉縣,直至一九五○年烏青兩鎮才正式合並,統稱為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至今。

古鎮雖曆經兩千多年滄桑,但古韻猶存,東西南北四條老街呈“十”字交叉,構成雙棋盤式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秀美的水鄉風貌、風味獨特的美食佳肴、深厚的人文積澱展示出一副迷人的曆史畫卷。

關於“烏鎮”一詞的由來,還有一個典故。據說在唐憲宗元和年間,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據稱王,舉兵叛亂,朝廷命烏讚將軍率兵討伐。烏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叛軍節節敗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掛牌休戰,正當烏將軍就地紮營伺機再戰時,李琦卻於當日深夜偷襲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後連人帶馬跌入李琦設下的陷阱,被叛軍亂箭射死。雖說仗是打輸了,但是烏讚將軍那種正直、忠誠、愛國的精神,讓老百姓十分欽佩。大家為了紀念他,就把鎮名以他的姓氏為名,改稱“烏鎮”。

烏鎮景區分為東柵景區和西柵景區兩個部分。上午參觀東柵景區。前麵有條小河名為東市河,水深有三米,是活水,連通京杭運河。河對岸的古民居裏現在還有老百姓在居住,所以烏鎮是一個真正的活著的水鄉古鎮。

在這邊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橋——逢源雙橋。跟一個成語結合起來就是說左右逢源的意思。還可以看到在這座橋上麵有一個廊棚,所以也稱為廊橋,橋的下麵還有一排水柵欄,在古時候這排水柵欄相當於一座水城門的作用。

過橋以後,首先看到的是財神灣,原先這不叫財神灣,而叫轉船灣,烏鎮的水係比較特殊,呈“十”字形,越到柵頭河道越窄,船隻也不易掉頭,所以當地人就在這兒開塘挖河造了一個能轉船的地方,同時為了區別於其他地方的轉船灣,便借用前麵的財神堂命名為財神灣。回過頭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它的規模雖然小於杭州的胡慶餘堂,但也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曆史了。它是由寧波藥商陸慶餘創建的,並由他的孫子陸渠清將藥店搬到這裏。

走過一條古老的全長有一千三百多米由舊石板鋪就的街道,我們參觀了江南百床館。顧名思義就是從江浙一帶收集過來的各式各樣的古床。第一張床是這個展覽館當中年代最久的一張床: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至少有四百年曆史了,明式家具簡潔大方,用料講究,整張床都是用黃櫸木所做的。裏麵還有一張是百床館中的鎮館之寶,據說這床叫拔步千工床,若按一天一工計算的話,一千工就是指一個木匠需要做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時間了。雕刻之精致真可謂之巧奪天工。此床共雕刻了一百零六個人物,古時以一百零八為吉祥數字,而且此床為新婚床,加上一對新婚夫妻剛巧湊足一百零八,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麵積達六個多平方米,共有四進深,第一進是換鞋處,第二進是更衣室,第三進是放馬桶箱的,在古代稱它為子孫桶,就是現在家裏的衛生間了。最後一進是主人睡覺休息時所用的,設備齊全相當於現在的套房。

再往裏走,看到的是三張風格一樣的床,屬於中西合璧的,在床兩邊還有兩個羅馬柱是西式的,在床掛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國的古代是國花代表富貴,還有葡萄和雙喜,葡萄是多子多孫、多子多福;雙喜是中國人結婚時用的代表喜慶。也就是說這床也是當時結婚時所用的喜床,這床是民國初留下來的,材料是紅木做成的。這邊兩張小姐床,有“雙手要撈天邊月,一石擊破心底天”兩行字。在這張床上還雕刻了蝙蝠和獅子圖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獅子有避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