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位多年沒見麵的老同學歡聚一堂。於是,南昌近郊梅嶺旅遊風景區的樂山秀水,迎來了這批特殊的客人。
多姿多彩的梅嶺,曾在曆史深處透出一縷清香,循著蘇東坡、文天祥、戚繼光、湯顯祖等人的足跡,諦聽著驛道上“嘚嘚”馬蹄聲,我們這些年過半百的老同學,個個都像那三歲小孩一樣,歡天喜地地投進了梅嶺這位美人的懷抱。
這裏古木參天,綠意蔥蘢,枝葉密得連陽光都難得滲下來;驛道寬四米半,遠比雲南鹽津豆沙關看到的“五尺道”要寬闊、平坦得多。唐代以前,這裏隻有羊腸小道可供人行,唐開元年間,時任宰相的廣東韶關人張九齡奉旨開辟此驛道,路開通後,“坦坦而方五軌”,大大方便了南來北往的車馬;到了明清時期,這裏更是呈現出一派“商賈如雲,貨物如雨,萬足踐履,冬無寒土”的繁榮景象。
趁著明媚的春光,我們盡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裏。聽聽婉轉清脆的鳥語,聞聞沁人肺脾的花香,看看碧綠清澈、微波蕩漾的洗腳湖水,呼吸呼吸那層林盡染的“氧吧”清新空氣,真是叫人爽心悅目,心曠神怡。
來到洪涯丹井景區,已是拍賣行總經理的塗鶴林同學就向大家講起了關於洪涯丹井的傳說了。
傳說洪涯是生活在四五千年前黃帝時期的一位仙人,他曾在梅嶺的瀑布山澗中鑿井煉丹,最後終於成仙而去。如果隻是這樣,那梅嶺不過是又多了一個得道成仙的故事。
而在當地的傳說中,洪涯丹井還和中國古典音律的發現聯係在一起,據說,洪涯就是中國史書中曾經記載的、中國音律的創始人——伶倫,伶倫製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洪涯也就是伶倫來到梅嶺,在這裏他沒有見到傳說中的鳳凰,而是沉醉於梅嶺的青幽、空寂。也許空寂的世界中,更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律動。大自然那無處不在的天籟之音包裹著他,感染著他,撥動著他的心弦,而他天才的耳朵分明聽到了那蘊含在的大自然交響曲中的弦外之音。洪涯捕捉著那稍縱即逝的旋律,而就在這心與自然的對話中,他發現了音律的秘密。
中國音樂的發展史宛如一條漫漫長河,洪涯丹井的故事,也許隻是這個曆史長河中的一段佳話,而這個傳說本身形成的曆史卻已非常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中國的隋朝也就是公元六世紀以前,洪涯丹井就已經是一個高人名士爭相踏訪的海內名勝。洪涯丹井的瀑布、煉丹井,被曆代視為一處仙人留下的“靈跡”。而洪涯丹井所在的梅嶺也因此為中國的佛、道兩家所重視,一時成為一座寺廟道觀雲集、香火鼎盛的名山。
古語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古代中國人的觀念中,似乎對於一座山來說,是否有神仙的光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大概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中國的名山大川,幾乎處處都有神仙的傳說,南昌城外的這座梅嶺也不例外。
聽完這個故事,一身疲憊的同學們自然興致盎然。時至中午時分,大家就在景區野炊。我們帶來的主要是羊肉等食品,吃完羊肉串等燒烤食品後,大家又自然圍攏一塊坐在草地上,有的在喝著礦泉水,也有的在哼著《青春之歌》電影主題歌《五月的鮮花》等兒時唱的歌曲——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
鮮花遮蓋著誌士的鮮血。
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
他們曾頑強的抗戰不歇!
如今的東北已淪亡了四年,
我們天天在痛苦地熬煎,
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飯碗,
屈辱地忍受那無情的皮鞭!
…………
仰望滿天雲彩,大家紛紛打開回憶的閘門,生命裏經曆過的許多往事曆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