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不少書,越來越像買磚。買了碼在那,碼成一堵牆。偶爾有興趣的時候,在牆縫裏摳摳,讀兩頁。像是什麼時候在那個牆縫裏藏過一點錢。
買書就是占書,很難有完整讀完一本書的時候了。時間不是問題,興趣也不是問題,內容也不是問題,是讀書的狀態渙散到沒有形狀,晃來晃去的,吃飯還是天天吃,但不知道天天讀又能怎樣。過著一種表皮鮮活內裏麵麵的蘋果生活,時曰久了,就皺了。
發誓不買不太必要的書和雜誌。發誓如同小時候拉鉤,一百年不許變,小學沒畢業就變了。憋著一陣子不買,過一陣子就變本加厲。書打擊了我的淺薄,同時也打擊了我的虛弱,打擊了我的諸多不能實現的向往。因為僅僅是讀自己買回的書,也難以實現,對著那麼多熟悉又陌生的書們,眼睛很難直視。
這培養著自己的厚臉皮,管它,買了再說。臉皮厚了,心也厚了,走路累。
家的對麵突然開了我喜歡的那家書店的分店,有個書吧。一個即將黃昏的時段,無事無端。就拿了兩本書坐進去翻,一個小姑娘端來綠茶。等我看了大半本書的時候,一是發現天黑了,二是發現燈亮了,三是發現我連續讀了很多頁,居然沒有分神。我突然內心激動,書這麼好看,讀書的時光幸福安寧。這一段時間是很難出現的單純的時光了,我沒有拘泥於任何過去和未來,為那些發生過的和未發生的操心,沒有任何糾住神經的東西。我就是在讀書,腦袋很輕很投入,書裏的內容就是
31
剛才的世界。這說出來簡單又傻氣,但是對於我,是久違的時間。
我一鼓作氣,讀完那本書,又翻閱了一本。我香香地撫摸了它們,合上。它們還那麼新,我放回書架,沒有買。
我應該買,但我就是要留住這種感覺,它鼓勵著我的信心。書店的情景是美的,書和那些人,是因為安靜和專注,是因為無限的世界等待被打開被探索。書的後麵都是很寬的雲層,不撥雲又能見什麼,撥雲才會看見光線。
回家看見我的書牆,仍舊笑笑,這是我的地盤,由我做主。小外甥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有關陽光,其中寫著:在樹林裏,陽光是從樹縫裏拚起來的。老師和我都很驚訝。
終極占有
張愛玲對於感情的領悟,應該是極致的。有的人天生就能夠駕馭或者製造刻骨銘心的感情,雖然她很多的表達方式都是瑣碎的和平凡的,這是因為她太明白真實的無奈,明白“無情”的現實。“無情”是張愛玲的一種世界觀,這其中包括愛情。張愛玲的狠就在於,她能夠非常克製地表現在“無情”的人生中所擁有的些微的真的感情,這些微的東西,漂浮在膽怯和懷疑中,依然閃著光芒。這些微的東西也許自始至終都沒有盡情綻放的語言和機會,但仍舊成為一種重要的精神支柱。這些微的東西,也許生長在惡的土地上,但仍舊有純潔的一瞬。
李安把《色戒》詮釋得非常之好,我想他是理解了張愛玲區區一萬字的小說中間的心理和空茫的留白的含義。
小說的節奏還很有些溫婉,慢慢地說話般,沒有什麼驚濤,心理的變化和進展卻能夠充分的合理,其實真相就是這樣,細微處,日常處,就是顯露的地方。
大家都在討論刪去的那些,對於電影的損失就是失去了一些情感發展的理由,這很重要。但是中國電影的分級製度沒有建立,能夠這樣見麵已經不錯。李安的苦心和狠心都難以看全,他本是個溫和的人,對於這樣一份感情,他有著狠狠的心。王佳芝因為學生的愛國之心,就參與了這樣一場刺殺的事件,為了這個任務,她在奇怪的安排下失去了處女身,她以為她喜歡鄺裕民,但後來她也恨他,所以她是一直沒有真正戀愛過的。
所以她會在最終,刺殺任務的那天,從易先生買給她粉紅
33
鑽戒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她突然驚跳,她沒法讓這個人死,她想:“這個人是真愛我的。”那麼這就是她截至那時獲得的唯一的愛,女人是為愛活的,她說出“快走”。終於使刺殺的任務失敗。
所有的人,包括她,都被槍斃。
電影中,易先生回來,依舊沒有表情。他坐在王佳芝曾經睡過的床邊,輕輕撫摸了一下。真是沒有痕跡了。他的不動聲色卻是一種最痛的痛楚,可以看出他曾經是陶醉在這個女人身上的,雖然他一直警惕。如同荒野中獵犬一樣的人,他的孤獨和恐懼隻有在和這個女人單獨一起的時候,才能夠有一些緩解。可他必須殺這個女人,這是戒。男人最終是要征服世界的,而不是僅僅征服一個女人,女人是他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平衡血光的一點暖意。這就是張愛玲的小說裏最厚實的一段話了:他對戰局並不樂觀,知道他將來怎樣?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幹,隻是有感情。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占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一個女人在最後的時刻,愛情戰勝了原則;一個男人,用原則終極占有了女人。這樣的故事安排在非常的戰亂時期,似乎是可以的。對於現實中的我們,看完之後,覺得發怔。被李安營造的氣氛所控製,很久不想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