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然後飛走(3)(3 / 3)

所以地位可不一般。

而尼姑寺少有人提起,我也從未去拜會過一個青衣來住

204

的女人世界。聽說也有一些內地美麗的年輕女孩因為各種原因來此皈依的,但總之會走掉。而寺裏本身的那些女子,目光清澈,她們是根深蒂固地以心敬佛的。什麼時候能一起坐在寺前,感受這萬萬年的山巒,聽聽她們青衣下的一顆敏感的心,真是有些恍惚啊。

後來路旁的丹霞地貌更加濃烈起來,有一座山峰叫尼姑峰,紅紅的一塊屹立在那裏。還能看見離地十幾尺高的一個山洞,搭著梯子,據說就是當年一個尼姑修行之地。整麵山峰像一個巨大的石刻作品,橫紋、豎紋,其間大大小小的圓形小槽小洞遍布。你感覺首先是繁華,似乎有很多物質和非物質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看著看著就覺到荒涼,甚至它的紅色,也覺出一點冷落的氣質。

最後公路幾乎是終了,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林場,冬天場部裏也沒有多少人,有兩個值班人員,他們都很好,借暖和的有大煤爐的房間給我們用。

安迪拿出登山用的小爐具,迅速煮好兩碗方便麵,我們請兩個師傅吃巧克力,他們直擺手,因為隻會說一點點漢語,我們就都互相熱情地笑。

這樣的野外午餐才是浪漫又特別的。

等我們慢慢下山,走到尖紮已經是快5點鍾了。

我們還是穿過縣城,趕去昂拉鄉看一座著名的院落一昂拉千戶宅院。 ^

黃昏中那座藏式宅院顯得高大凝重。大門上有細致的木雕和磚雕,並有一個設計精美的門樓。大門前有一個照壁,磚雕形式,想這以前的藏區貴族一定是去了漢地,參照回這一項有威嚴氣勢的建築形式。

這個宅院至今有51年的曆史,是1949年昂拉千戶始建的宅院。昂拉千戶是指吐蕃王赤熱巴堅的後代,為尖紮兩岸的頭人,清朝乾隆年間將他的後代封為昂拉千戶。這個宅院是第7代千戶項謙修建的。

走進大門,立刻有一種大氣的感覺。它完全是木質結構,四合院形式,兩層房間,坐西向東有兩進院。第一進院四麵距離相等,全部為麵寬七間進深兩間的土木二層,二層的木門木

205

窗雕花依然完好,而一樓因曆年曾作為駐軍、政府辦公等所用,刷成了白灰牆麵。

到第二進院要上樓梯,整體高於一進院,又是另一個天地。正麵是單層的磚木結構正房,麵寬五間,兩麵為廂房。在正麵兩側還各有一座小角院,為當時的佛堂。

院落裏隻有風刮來刮去,屋頂簷下住了很多鴿子,下麵落了很多鴿糞。見人過來,鴿子們一哄而起,繞著四合院落飛起落下,鳴聲回蕩在院子裏簷下門前。依稀還有牆上“文革”留下的標語字跡。

突然想看場電影,這個院落的色彩慢慢還原,200多間房屋開始生機勃勃。頭人,部下,女人,孩子。

不過,沒有什麼事情可以一直飽滿,那種飽滿也擋不住曆史的腳步,隻能存在於我們的心中的故事裏。

到了同仁,已經是晚上9點多鍾了,早已聽說這個著名的熱貢文化之鄉。快到的時候,開始下雪。等我們在一家小店吃了手抓,出來時雪已經有白亮的一層了。同仁的雪花很特別,細小如沙,落下來,在肩頭衣帽上滾動,也不融化。

天上還有一彎月亮,也照得這個小城更加靜謐了。

安迪拉著我在馬路上滑雪,一整天的鞍馬勞頓立刻冰釋了。我願意總是拉住那隻大手,我終於拉住的大手,我想有些夢境確實是可以實現。天很清冷,但很久沒有體驗過這種感覺,渾身都通透了一般。,

2002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