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堪江湖,苟且營生(2 / 2)

還好,這個胖和尚和自己是一夥兒的,而沒有站在對手的陣營那邊。否則,十三玉所做的那些見光死的事情,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每每想至此處,白麵書生寧怡總能淡定得樂出聲來,自打被這一夥子人推任為二當家的,他便開始在那張原本白嫩嫩的臉上刻意蓄起了胡須,胡茬留在白玉一般的臉上那般模樣就如同白霜地上撒了一層煤。看到寧怡做出這般改變,了然也調笑了句,“寧劍客,您是窮到要給人去挖煤的光景了麼?”

整日在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中過活的人,自是極少會為生計所迫的——花上鼓除外。寧怡至今仍不知曉當初大當家的為何會拉一名偷竊成性的女人入夥,還將其當做心腹。不過進了這個圈子,很多不成文的規矩大家還是得遵守的,所以,不管是雇主的秘密,還是同行的隱私,如果對方不主動說出來,那江湖客無論如何也是不能主動去問的,即便有人主動對自己說了什麼,如果這些事情見不得光,那它就得和自己一起在壽終正寢時被埋入黃土之中。

戒燈不會過問了然,身為一名被定義為特殊稱謂的禿頭如何做到“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的。戒燈和了然這兩個大和尚都對妄圖研習佛學的寧怡說過,“佛由心生。”至於那些版刻成籍的經文,這倆大和尚出乎意料的居然都沒有研習過誦讀經典的功課。寧怡自然也不敢嘲笑他們倆是出家人中的俗家弟子,而又自詡為入室弟子,他那幾本高價求來的孤本經文,或被束之高閣,或被當成誆騙人的擺設,甚至其中有那麼一兩本已然在數次遷徙的途中遺落。他是不怕被大當家的數落成敗家玩意兒的。寧怡這“白麵書生”的諢號可是大當家的給取的——既當得被人吐槽、噴血的“狗頭軍師”,又做得雖不可懸壺濟世但還是能救兄弟們於危急的“赤腳醫生”,甚至可在亂軍之中,將手中的那把秀士劍舞得急似流星、迅如閃電般的風生水起。這麼一個“萬精油”式的人物,即便被人比作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可大當家的卻不比半道途中生出惱意的曹阿瞞,竟從未因寧怡屢教不改的粗心大意而將其遣散,更有甚者,一向節儉的大當家的幾乎沒有因為寧怡驕奢無度的生活方式而對其嗬斥。

大當家的的名字?到了這個時候,除了烏崖穀的幾個老江湖,竟然沒有幾個能完整說出他的尊姓大名。那些找他們去做事的雇主,大多也隻能找到寧怡,也隻是從寧怡口中聽說他們還有個大當家的。但,據有幸從他們行動中,還能正常表達自己記憶的人說,“十三玉每次出手,最多隻看到有十二個人出現。”江湖上遂就有了個傳言——根本就沒有什麼十三玉的大當家的;傳言抑或又是另外一個版本:在某次行動中,十三玉的首領駕鶴西遊去另一個世界報到了;再或者,是十三玉的二當家的寧怡導演了一次篡位成功的秘密內訌,把他們原來的大王給送走了。

神龍見首不見尾都不足以形容十三玉大當家的行蹤詭秘程度,人們都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過他的廬山真麵目了。關於他又是在哪個確切的時間離開的更是不可確定。

謠言止於智者,謠言更止於知者,知道真相的除了看透世間萬人萬事的人物,還有謠言的中心人物以及每天和中心人物形影不離在一起的人——柳遇,寧怡經常看不見的一個兄弟,天天和大當家的在一起,除去不用伺候大當家的起居,柳遇為大當家的所作的事情也算是無微不至了,甚至細微到了給大當家的盛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紅燒肉。

卞朗自從結識了大當家的以後,也便把葷腥給戒了。於是,十三玉中,有兩個出家人,也有兩個不吃葷腥的家夥,隻是在兩個出家人中有一個對於葷腥總是大快朵頤,另外十一個不出家的人中,有一個是看到葷腥就胃口大降的。卞朗就是那個不吃葷腥的非出家人。據卞朗自己說,他是被大當家的饕餮紅燒肉時的吃相給嚇到了,這一嚇可不打緊,這個肌肉發達程度略略超過情商發育程度的漢子竟驚得再不敢吃肉了。

大當家的吃相在十三玉中是個笑談,卞朗說,“大當家的吃起青菜來的動作還是相當優雅的,他可不願在陪戒燈師傅吃齋時被他訓斥——作為領袖得有些風度的。”

其實,卞朗也很久沒有見到過大當家的了。

了然拍著顫巍巍的大肚腩道,“大當家的再不露麵兒就要變成一個傳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