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記遊洞庭西山(1 / 2)

四月二十三日,我從上海回蘇州,王劍三兄要到蘇州玩兒,和我同走。蘇州實在很少可以玩兒的地方,有些地方他前一回到蘇州已經去過了,我隻陪他看了可園,滄浪亭,文廟,植園以及顧家的怡園,又在吳苑吃了茶,因為他要嚐嚐蘇州的趣味。二十五日,我們就離開蘇州,往太湖中的洞庭西山。

洞庭西山周圍一百二十裏,山峰重疊。我們的目的地是南麵沿湖的石公山。最近看到報上的廣告,石公山開了旅館,我們才決定到那裏去。如果沒有旅館,又沒有住在山上的熟人,那就食宿都成問題,洞庭西山是去不成的。

上午八點,我們出胥門,到蘇福路長途汽車站候車,蘇福路從蘇州到光福,是商辦的,現在還沒有全線通車,隻能到木瀆。八點三刻,汽車到站,開行半點鍾就到了木瀆,票價兩毛。經過了市街,開往洞庭東山的裕商小汽輪正將開行,我們買西山鎮夏鄉的票,每張五毛。輪行半點鍾出胥口,進太湖。以前在無錫黿頭渚,在鄧尉還元閣,隻是望望太湖罷了,現在可親身在太湖的波麵,左右看望,混黃的湖波似乎盡量在那裏漲起來,遠處水接著天,間或界著一線的遠岸或是斷斷續續的遠樹。晴光照著遠近的島嶼,淡藍,深翠,嫩綠,色彩不一,眼界中就不覺得單調,寂寞。

十二點一刻到達西山鎮夏鄉,我們跟著一批西山人登岸。這裏有碼頭,不像先前經過的站頭,登岸得用船擺渡。碼頭上有人力車,我們不認識去石公山的路,就坐上人力車,每輛六毛。和車夫閑談,才知道西山隻有十輛人力車,一般人往來難得坐的。車在山徑中前進,兩旁盡是桑樹茶樹和果木,滿眼的蒼翠,不常遇見行人,真像到了世外。果木是柿、橘、梅、楊梅、枇杷。梅花開的時候,這裏該比鄧尉還要出色。楊梅幹枝高大,屈伸有姿態,最多畫意。下了幾回車,翻過了幾座不很高的嶺,路就圍在山腰間,我們差不多可以撫摩左邊山坡上那些樹木的頂枝。樹木以外就是湖麵,行到枝葉茂密的地方,湖麵給遮沒了,但是一會兒又露出來了。

十二點三刻,我們到了石公飯店。這是節烈祠的房子,五間帶廂房,我們選定靠西的一間地板房,有三張床鋪,價兩元。節烈祠供奉全西山的節烈婦女,門前一座很大的石牌坊,密密麻麻刻著她們的姓氏。隔壁石公寺,石公山歸該寺管領。除開一祠一寺,石公山再沒有房屋,惟有樹木和山石而已。這裏的山石特別玲瓏,從前人有評石三字決叫做“皺,瘦,透”,用來品評這裏的山石,大部分可以適用。人家園林中有了幾塊太湖石,遊人就徘徊不忍去,這裏卻滿山的太湖石,而且是生著根的,而且有高和寬都達幾十丈的,真可以稱大觀了。

飯店裏隻有我們兩個客,飯菜沒有預備,僅能做一碗開洋蛋湯。一會兒茶房高興地跑來說,從漁人手裏買到了一尾鯽魚,而且晚飯的菜也有了,一小籃活蝦,一尾很大的鯽魚。問可有酒,有的。本山自製,也叫竹葉青。打一斤來嚐嚐,味道很清,隻嫌薄些。

吃罷午飯,我們出飯店,向左邊走,大約百步,到夕光洞。洞中有倒掛的大石,俗名倒掛塔。洞左右壁上刻著明朝人王鼇所寫的壽字,筆力雄健。再走百多步,石壁綿延很寬廣,題著“聯雲嶂”三個篆字。高頭又有“縹緲雲聯”四字,清道光間人羅綺的手筆。從這裏向下到岸灘,大石平鋪,湖波激蕩,發出汩汩的聲音。對麵青青的一帶是洞庭東山,看來似乎不很遠,但是相距十八裏呢。這裏叫做明月浦,月明的時候來這裏坐坐,確是不錯。我們照了相,回到山上,從所謂一線天的裂縫中爬到山頂。轉向南往下走,到來鶴亭。下望節烈祠和石公寺的房屋,整齊,小巧,好像展覽會中的建築模型。再往下有翠屏軒。出石公寺向右,經過節烈祠門首,到歸雲洞。洞中供奉山石雕成的觀音像,比人高兩尺光景,氣度很不壞,可惜裝了金,看不出雕鑿的手法。石公全山麵積一百八十多畝,高七十多丈,不過一座小山罷了,可是山石好,樹木多,就見得丘壑幽深,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