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兒山距離張家口市區三裏光景。據市文化局所編的《名勝古跡》,這座山海拔一千零五公尺,山上有雲泉寺,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隨著山勢,高高低低建築好些殿宇,都不怎麼大,石級小道曲折可通。多數殿宇裏供奉道教的神像,如果按《封神榜》來指認,該說得清誰是誰。最高的一座殿宇是玉皇殿,就高度說,大約已經超過半山腰。佛教的殿宇,有一座裏佛像最多。小小的三間,有塑像,有壁上的畫像,三世如來和地藏菩薩在正中,韋馱站在左邊,麵朝內。我們幾個人戲言,他們大概是厲行精簡節約,故而大家擠在一塊兒。
賜兒山有水洞冰洞,在半山腰石崖下。兩個洞真可以說相距咫尺,可是洞裏的情形卻全不一樣。水洞裏泉水下滴,積在洞底,據說有兩公尺深,寒冬也不凍結。冰洞裏泉水結成冰,上麵蓋著灰沙,望進去好像鋪一塊平石板,據說炎夏也不融化。相距那麼近,而溫涼互異,這是什麼道理,可惜沒有人給我們作解釋。兩個洞的前邊有兩棵大柳樹,水洞左上方的石隙中伸出一棵大榆樹,相傳是元榆明柳。樹身那麼大,曆年那麼久,毫無衰老意味,枝葉繁茂,葉色蔥綠,給人一種青春盛年的印象。那棵大榆樹生根在石隙中,得不到多少土,而能欣欣向榮,尤其奇妙。或許是得到泉水的滋潤之故吧。坐在柳蔭下,喝水洞裏的水沏的茶,其味甘美。張家口市的居民逢到休假的日子,常到這裏或是距離市區七裏光景的水母宮玩兒。
水洞冰洞果然奇,古老的榆樹柳樹也值得欣賞,但是在這賜兒山上眺望,還有一種景色叫你喜歡讚歎,想得很遠很遠。張家口市東北西三麵全是山,峰巒重疊,山色越遠越淡。我們站在半山腰,遠望那些峰巒,全都染上綠色。那綠色是草嗎?不是,是近幾年來尤其是今年大躍進中新栽的樹。照原來的計劃,全都綠化那些峰巒需要三十多年。照今年大躍進的規模,可隻要三年,就是說,再加兩年工夫,就可以做到全部綠化了。某一座山歸某機關負責,某一座山歸某學校包下來,全都有了著落。眼前已經是山山有綠意,試想兩年以後,不將像江南的山一樣地鬱鬱蔥蔥嗎?這是自古以來沒有的事,是破天荒的事。那些峰巒聳起在那裏,也說不清經曆了多少年,在那麼悠久的時間裏,哪曾跟樹木有過緣分?也不必想到遠古的人,隻從修築了長城那時候想起,戍守長城的兵士,進出長城的行旅,曆代以來不知有多少人,他們中間誰曾見過那些峰巒上染上綠色,像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說真的,我感動極了,不待思索,作成如下一首詩:
疊嶺重峰自古然,長城亦複二千年。
望中景色空前史,綠樹新栽遍萬山。
1958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