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演講卷(1)(2 / 3)

李先生的血,不會白流的。李先生賠上了這條性命,我們要換來一個代價。“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輕的戰士們的血,換來了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現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換取政協會議的重開!(熱烈的鼓掌)我們有這個信心!(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榮,是雲南人民的光榮,雲南有光榮的曆史,遠的如護國,這不用說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屬於雲南人民的,我們要發揚雲南光榮的曆史!

反動派挑撥離間,卑鄙無恥,你們看見聯大走了,學生放暑假了,便以為我們沒有力量了嗎?特務們!你們錯了!你們看看今天到會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來了,我們昆明的青年絕不會讓你們這樣蠻橫下去的!

曆史賦予昆明的任務是爭取民主和平,我們昆明的青年必須完成這任務!

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長時間熱烈的鼓掌)

(《最後一次的講演》為1946年7月15日上午聞一多在雲南大學至公堂李公樸夫人張曼筠報告李公樸死難經過大會上的講演,初刊於1946年8月2日《民主周刊》第3卷第19期,題目為《聞一多同誌不朽的遺言》。)

在魯迅逝世八周年

紀念會上的講話有些人死去,盡管鬧得十分排場,過了沒有幾天,就悄悄地隨著時間一道消逝了,很快被人遺忘了。有的人死去,盡管生前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但時間越過的久,形象卻越加光輝,他的聲名卻越來越偉大。我想,我們大家都會同意,魯迅是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一位光輝偉大的人物。因為他對中華民族的文化事業留下了寶貴的遺產。他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

魯迅生前所處的環境異常危險,他是一個被“通緝”的“罪犯”!但是他無所畏懼,本著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精神,他勇敢、堅決地做他自己認為應做的事,在文化戰線上打著大旗衝鋒陷陣,難怪有的人為什麼那麼恨他!

魯迅在日本留學,住在十裏洋場的上海,他和洋人,和大官打過不少交道。但他對帝國主義,對買辦大亨,對當權人物,沒有絲毫的奴顏媚骨,寧可流亡受苦,也不妥協。魯迅之所以偉大,之所以能寫出那麼多偉大的作品,和他這種高尚的人格是分不開的。學習魯迅,我想先得學習他這種高尚的人格。

有人不喜歡魯迅,也不讓別人喜歡,因為嫌他說話討厭,所以不準提到魯迅的名字。也有人不喜歡魯迅,倒願意常常提到魯迅的名字,是為了罵罵魯迅。因為,據說當時一旦魯迅回罵就可以出名。現在,也可以對某些人表明自己的“忠誠”。前者可謂之反動,後者隻好叫做無恥了。其實,反動和無恥本來也是分不開的。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原名周樹人,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除了這樣兩種人,也還有一種自命清高的人,就像我自己這樣的一批人。從前我們住在北平,我們有一些自稱“京派”的學者先生,看不起魯迅,說他是“海派”。就是沒有跟著罵的人,反正也是不把“海派”放在眼上的。現在我向魯迅懺悔:魯迅對,我們錯了!當魯迅受苦受害的時候,我們都正在享福,當時我們如果都有魯迅那樣的骨頭,那怕隻有一點,中國不也至於這樣了。

罵過魯迅或者看不起魯迅的人,應該好好想想,我們自命清高,實際上是做了幫閑幫凶!如今,把國家弄到這步田地,實在感到痛心!現在,不是又有人在說什麼聞××在搞政治了,在和搞政治的人來往啦,以為這樣就能把人嚇住,不敢搞了,不敢來往了。可是時代不同了,我們有了魯迅這樣的好榜樣,還怕什麼?紀念魯迅,我想應該正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