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演講卷(1)(3 / 3)

(本篇為聞一多1944年10月在昆明魯迅逝世八周年紀念會的演講的部分內容,由王康記錄。)

艾青和田間

這是聞一多先生在去年昆明的詩人節紀念會上的講演,在這講演之前,兩位聯大的同學朗誦了艾青的《向太陽》和田間的《自由向我們來了》《給戰鬥者》,聽眾們都很激動,接下來,聞先生說:

一切的價值都在比較上,看出來。

(他念了一首趙令儀的詩,說:)

這詩裏是些什麼山茶花啦,胸脯啦,這一套諷刺戰鬥,粉刷戰鬥的東西,這首描寫戰爭的詩,是歪曲戰爭,是反戰,是把戰爭的情緒變轉,縮小。這也正是常任

俠常任俠(1904—1996),著名藝術考古學家、東方藝術史研究專家、詩人,中國藝術史學會創辦人之一。先生所說的鴛鴦蝴蝶派鴛鴦蝴蝶派是發端於20世紀初葉的上海“十裏洋場”的一個文學流派。他們最初熱衷的題材是言情小說,寫才子和佳人“相悅相戀,分拆不開,柳蔭花下,像一對蝴蝶,一雙鴛鴦”(《上海文藝之一瞥》),並因此得名。。(笑)

幾乎每個在座的人都是鴛鴦蝴蝶派。(笑)我當年選新詩,選上了這一首,我也是鴛鴦蝴蝶派。(大笑)

艾青當然比這好。他表現人民及戰爭,用我們知識分子最心愛的,崇拜的東西與裝飾,去理想化。如《向太陽》這首詩裏麵,他用浪漫的幻想,給現實鍍上金,但對赤裸裸的現實,他還愛得不夠。我們以為好的東西的裏麵,往往也有壞的東西。

如在太陽底下死,是Sentimental的,是感傷的,我們以為是詩的東西都是那個味兒。(笑)

我們的毛病在於眼淚啦,死啦。用心是好的,要把現實裝扮出來,引誘我們認識它,愛它,卻也因此把自己的狐狸尾巴露出來了。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正涵,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華人。中國現代詩人。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詩選》。

這一些,田間就少了,因此我們也就不大能欣賞。

胡風評田間是第一個拋棄了知識分子靈魂的戰爭詩人,民眾詩人。

他沒有那一套淚和死。但我們,這一套還留得很多,比艾青更多。我們能欣賞艾青,不能欣賞田間,因為我們跑不了那麼快。今天需要艾青是為了教育我們進到田間,明天的詩人。但田間的知識分子氣,胡風說拋棄了,我看也沒有完全拋棄。如“自由向我們來了”,為什麼我們不向自由去呢?艾青說“太陽滾向我們”,為什麼我們不滾向太陽呢?(笑,鼓掌)

艾青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我說他是農民的少爺,田間是少爺變農民。

艾青的《北方》寫乞丐,田間的一首詩寫新型的女人,因為田間已是新世界中的一個詩人。我們不能怪我們不欣賞田間:因為我們生在舊社會中。我們隻看到乞丐,新型的女人我們沒有看到過。

有人謾罵田間,隻是他們無知。

關於艾青、田間的話很多,時間短,講到這兒為止。

(原載於1946年6月22日上海《聯合晚報》副刊《詩歌與音樂》第2號。)

給西南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