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文學史篇(1)(3 / 3)

(本篇原載於1943年12月《當代評論》第4卷第1期。)

律詩的研究

蜜月著《律詩的研究》稿脫賦感

春綰香閨鎮彩霓,東萊貸筆漫災梨——杖搖藜火兼燃夢,管禿龍須半掃眉。手假研詩方剖舊,眼光燭道故疑西。洛陽異代疏泉出,誰訂“黃初二月”疑!

1922年3月8日

蜜月中的聞一多

第一章定義

定義總是不可靠的。我這個律詩的定義,尤其不可靠。我說:“律詩是一種短練,緊湊,整齊,精嚴的抒情體的,合乎一種定格之平仄的五言或七言八句四韻或五韻詩——中間四句必為對仗。”前半解其性質是舉其犖犖大者,還有許多原素沒有包括在內;後半說其形式處,沒有一條沒有變例。所以這條定義表麵上雖像是很蘊括的,其實也少不了要帶些附注,才能信得過。且待看到下文,便知道了。

唐時凡近體詩皆為律詩。李漢編《昌黎集》,絕句都收入律詩。白香山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長慶後集》分格律二體,將古調、樂府、歌行編入格律詩,凡六句律、排律,皆為律詩。絕句被斥到律詩範圍之外不知始於何時。自高秉《唐詩品彙》因元微之李杜優劣論“鋪陳終始,排比聲韻”之語,遂創排律之名。排律與八句四韻律之分當從此始。我們以後凡說律詩即專指這八句四韻之五言七言兩類律詩。絕句與排律根本上性情本異,不得混合而論。六句律除太白、退之、香山偶為之,後人作之者絕少,亦可置勿論。

第二章溯 源

律詩之名是唐朝沈佺期沈佺期(約656—約714或715),字雲卿,相州內黃人。唐代詩人,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宋之問宋之問(656—712),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們創的。但律詩的起源還要遠些。遠到什麼時代,卻不能明確地劃出來,因為詩從古體變為律體,這個曆程是潛隱而且漫漸的。然而精細地討溯起來,蛛絲馬跡,末嚐全無線索可尋。五律始於齊梁的“新體詩”。但這是說到這個時期,五律才神完體備了。在這以前其實早有個雛形的五律在那裏日滋月長,漸臻成熟。這個雛形的征象至遲在魏晉人的作品中能找得出。律詩所以異於他種體裁的,隻在其組織與聲調。如今且就這兩端分別考察之。

第一節律詩的章的組織

詩至魏晉組織已漸趨近體,隻聲律還沒有調協。排偶句法當然屢見不鮮,如“日下荀鳴鶴,雲間陸士龍”一聯,不獨對得精巧,而且聲調亦全協律體了。甚至有全詩章法,宛然律體——首尾各為起結,中間都是整整齊齊的律句。如魏張協張協(?—307?),字景陽。西晉文學家,安平(今屬河北省)人。張協與其兄張載、其弟張亢,均是西晉有名的文人,時稱“三張”。的《雜詩》第二首:

“朝霞迎白日,丹氣臨暘穀。翳翳結繁雲,森森散雨足。輕風摧勁草,凝霜竦高木;

密葉日夜疏,叢林森如束。疇昔歎時遲,晚節悲年促。歲暮懷百憂,將從季主卜。”

陸機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潘嶽潘安(247—300),即西晉文學家潘嶽。尤多這種作品。陸之《贈弟士龍》雲:

“行矣怨路長,惄焉傷別促;指途悲有餘,臨觴歡不足。我若西流水,子為東峙嶽;

慷慨逝言感,徘徊居情育。安得攜手俱,契闊成服!”

曹毗曹毗,生卒年不詳。東晉文學家。的《夜聽搗衣》惟三四稍欠整飭,餘亦盡合律體:

“寒興禦紈素,佳人理衣衾。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陰。纖手疊輕素,朗杵叩鳴砧。

清風流繁節,回飆灑微吟。嗟此往運速,悼彼幽滯心——二物感餘懷,豈但聲與音?”

顏延之“鏤金錯采”,可稱這時的代表。《讀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諸篇,可見其裁句之工整。《五君詠》阮步兵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嵇中散嵇康(224—263,一說223—262),字叔夜。“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文學家,思想家與音樂家,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作過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向常侍向秀(約227—272),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三首不獨章法恰合,而且是八句四韻。嵇中散一首又是押的平聲韻,五六亦是純粹的律句;“迕”字雖然失粘,卻“洽”字救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