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 / 2)

天下成了三皇子割據之局麵,大皇子擁秦河中上遊秦州,青州,趙州三州,為秦帝國主要糧食產區,屯兵60萬;三皇子擁東南粵州,滇州,閩州三州,皆為南蠻之地,不過因此地民風彪悍,軍士戰鬥力強,所以與另二位皇子的對抗中並不落下風,在此三洲屯兵50萬;七皇子擁龍江中下遊江州,處州,鄂州,屯兵50萬,並有一支10萬人的水師,兵精糧足,實力最為雄厚;而北方燕州,雲州,錦州,則因三位皇子無暇北顧,被北方遊牧國胡所占據,可隨時南下威脅七皇子;西北方肅州,西州,元洲,則為西域精絕帝國所占據,可隨時南下威脅大皇子;位於秦帝國中部的晉州,則由地方節度使史思明割據,擁兵40萬稱王,建國號漢,並於1個月之後率軍攻入冀州,占據二州。自此,秦帝國分崩離析,正式覆滅。

龍曆605年,在經過三年的休整之後,三位皇子達成協議,暫停相互征伐,三家共同出兵,直取中部晉州,冀州,漢國君王史思明兵敗被殺,晉州、冀州為三位皇子均分,其中晉州大部並入大皇子趙州,晉州餘部,冀州為三皇子,七皇子均分,分別並入閩州,鄂州。

龍曆607年,大皇子領秦國軍30萬,從青州攻打被精絕帝國占據的肅州,怎料為精絕帝國騎兵所破,30萬大軍15萬被殺,被俘10萬餘人,僅剩5萬人逃回青州,連討伐大將都成為精絕騎兵的俘虜,大皇子元氣大傷,三皇子七皇子乘機發難,單方麵撕毀與大皇子的協定,各自領軍20萬從東南方和東方攻入趙州,連戰連捷,大皇子招架不及,無法調集部隊防禦,所屬部將死傷枕籍,大皇子亦自殺身亡。秦州由於為精絕國乘虛而入被占領。青州,趙州被三皇子和七皇子瓜分。自此,天下穩定,三皇子登基稱帝,建吳國,定都粵州建安,帝號:建炎,史稱建炎帝。七皇子亦稱帝,建楚國,定都金陵,帝號:永定,史稱永定帝。

然而北麵的胡以及西北部的精絕亡秦之心一直不死,不斷派兵騷擾青州和江州,兩家亦有聯合的傾向。為應對北方威脅,建炎帝與永定帝意欲聯合出兵,徹底掃除北方威脅,怎奈大戰剛過,兵士疲憊不堪,民心思定,因為連年戰亂已經導致很多良田荒蕪,無力支持再一次大戰。而北方遊牧民族亦由於冬季逼近而無法在行大規模作戰,雙方戰線就在燕河一線暫時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