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叩首不迭:“蒙老爺大恩,容犯弁犬馬圖報,就此告辭。”
張千引安祿山去後,楊國忠還在尋思:“我想安祿山乃邊防小將,從未著有勞績,今日犯了死罪,我若特地救他,必動聖上之疑。”於是反剪雙手,在廳中踱步。笑想:有了,那案犯卷宗內張節度曾提及安祿山通曉六番言語,精熟諸般武藝,可當邊將之任。我就授意兵部,以此為辭,奏請聖上,召他禦前試驗,於中乘機取旨,豈不甚好!想到這裏,他得意地笑了。
一日晌午後,玄宗與玉環在西宮前殿閑步消遣。忽然高力士來到跟前,啟道:“萬歲爺,國舅禦史台楊大夫,遵旨試驗安祿山,在宮門外回奏。”
“宣他們上來。”
楊國忠走進來稟道:“啟稟陛下,蒙委試驗安祿山,果係人才壯健,弓馬嫻熟,特此複旨。”
玄宗微笑:“朕昨見兵部奏稱:祿山通曉六番言語,精熟諸般武藝,可當邊將之任。今失機當斬,所以委卿驗之。既然所奏不誣,卿可傳旨祿山,赦其前罪,明日早朝引見,授職在京,以觀後效。”
楊國忠領旨後退下,心喜。
天寶十一年楊國忠任右丞相,翌年開春,玄宗降詔:“三月三日,朕與貴妃娘娘遊幸曲江,丞相楊國忠並韓、虢、秦三國夫人,一同隨駕。”
這天風和日麗,從清早起男女老少傾城而出,把城南朱雀橋堵個水泄不通。南起紫雲樓、芙蓉苑,西至杏園、慈恩寺,香塵滿路,金翠耀目,岸邊萬頭攢動,水裏浮花散綺……
安祿山騎著胡馬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自從他獲罪請托權門得解,又受到玄宗禮遇,適逢契丹犯境,他奉命出征,大獲全勝,詔賜實封及鐵券,位同諸王。
那日玄宗見他大肚皮直垂過膝,笑問:“此中裝的何物?”
安祿山對曰:“有一片忠心!”
玄宗聽了,十分高興,自此愈加親信,還答應以後要封他為王。今天,安祿山聽說玄宗與楊貴妃遊幸曲江,三位國夫人也要隨駕,就想好好地去飽一下眼福,於是這日早起,換了便服,單騎前來。他坐在馬上,看到一路上如花美眷,肉膩骨勻;聞到滿街上脂粉異香,撩人肺腑,心下歎道:“不羨煞人也!”
倏忽前麵人群騷動,人喚馬嘶,路人紛紛閃過一旁,一彪錦衣衛前導吆喝:“閃開!閃開!”祿山立馬道旁,翹首看時,原來花枝招展的釵環簇擁著一隊車兒,款款移來。有人呼喊:“看,快看!三國夫人來了。”
祿山聽喚急忙忙揉揉雙眼,引頸探望:嗬!果然三乘宮輦,雕軒繡幕,珠繞翠圍,朱輪軋軋,珥佩叮當,蘭麝氳氤,爭奪鬥妍。第一輛車韓國夫人,第二輛車虢國夫人,第三輛車秦國夫人。因是遊春,車簾一律高掛,黛娥蟬鬢,各呈姿態,遊人看得真真切切。馬上的安祿山,張著大嘴,瞪著眼前的絕代豐神、國色天姿,幾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那手,把馬韁勒的過緊,馬打了一個響鼻,他才猛然醒過魂來。他頻頻揮鞭,攆著香塵,饞涎欲滴。
忽地,一群武士攔住他的馬頭:“丞相爺在此,什麼人這等亂撞?”
安祿山哪裏理會,隻顧眼盯著前麵的油壁香車,策馬前行。武士們跟著在後麵吵嚷著追了一陣,兩腿趕不上四隻馬蹄,隻得停下。
三輛彩車在曲江臨水曲榭旁停下,這時高力士引一內侍騎馬趕來,下馬向三夫人一揖,道:“上口敕,韓、秦二國夫人,賜宴別殿。令虢國夫人到望春宮來,陪貴妃飲宴。”
高力士對虢夫人道:“請夫人上馬。”
夫人看看姐姐,對高力士道:“內官家,為何催得這等緊急?”
韓夫人道:“是萬歲爺有招,還不快去!”
秦夫人也道:“今日姐姐淡掃蛾眉朝至尊,也是我們姐妹的福分哪!”
虢國夫人來不及細品妹妹話中的弦外音,已被高力士扶上馬,向望春宮而去。
二夫人望著虢國夫人遠逝的背影,悵然若失。
虢國夫人在楊家姊妹中排行第二,比貴妃年齡大些,曾嫁給裴家,不幸丈夫早逝。她不愛化妝打扮,卻保持了一種出水芙蓉般的清純和美麗,別具一種柔而不媚、清傲不俗的神韻。楊貴妃經常在皇帝麵前讚美自己的這個姐姐。
今日遇此機會,皇帝親眼目睹了虢國夫人的芳容,怦然心動,飲酒把盞,多次細細端詳,麵露愛慕之色。
這意外降臨的恩寵,使虢國夫人倍感突然,內心難以平靜:皇上對我關懷備至,毫不掩飾,勢必要引起妹妹的嫉妒;妹妹素來驕縱任性,得勢不饒人,她絕不容皇上的眼裏再有其他女人,所以我還是謹小慎微得好。
果然,楊貴妃察顏觀色,看出了門道,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妒火,一臉的怒色使嬌美的麵容變得很難看。
一時間,宴席上的氣氛十分尷尬。
皇帝感到很掃興,心中大為不快,拂袖而去。
夜晚,楊貴妃守候在西宮,盼著皇帝前來,可一直到第二天天明,皇帝連個影子也沒有,卻等來了內臣高力士。
“貴妃娘娘,皇上有旨,令我送娘娘回丞相府。”
虢國夫人侍宴後,又被玄宗挽留宿了。虢國夫人推辭了萬歲爺接她進大內的要求,回到自己府邸。想到兩日來忽蒙天眷、瑤池承寵的幸福,久久不能平息心情的激動。
天剛蒙蒙亮,楊國忠便被侍從叫醒,原來高力士著宮車已將妹妹貴妃娘娘送到門來。這一嚇,如落地驚雷,炸得他懵頭轉向。他丟魂失魄般撲出門去,急匆匆將玉環迎進後堂安歇,回過頭才記起請高力士在廳堂坐了,還未上茶,慌忙奔出,便道:“敢問高公公,不知此事因何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