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長生殿(5)(1 / 3)

坐在窗下發呆的玄宗驚醒,他忙起身道:“快迎進來。”

二宮女、二內侍捧香爐、花瓶,引著四個工匠抬楊妃像進屋,後麵鼓樂喧闐。楊妃像在玄宗麵前放穩後,二宮女跪下,扶木像向前略傾,道:“楊娘娘見駕。”

玄宗道:“平身。”二宮女站過一旁。

玄宗淚眼蒙矓,迎上去哭道:“我那妃子啊!別離數月,忽得再睹嬌樣,待我與你敘冤情,說驚魂,話愁腸……”他雙手在摸木像的臉頰,哭道,“怎不見你的笑臉?”

他仔細辨認,上下撫摸,恍然大悟:“呀,原來是刻香檀做成的一尊神像喲。”又不禁號啕起來。邊哭邊數落道:“羞殺咱掩麵悲啼,恨當初救不得月貌花龐,怪隻怪朕當時全無主張。我當時若肯將身去抵擋亂兵,未必陳元禮他敢直犯君王!縱然犯了又何妨?倒好讓咱倆雙雙赴泉台,也省得如今獨自雖存,餘生有何風光?妃子啊,我那苦命的妃子,這人間天上,綿綿此恨怎能償呀?”

玄宗跪在像前哭得死去活來,高力士、宮女、內侍,一齊失聲痛哭。忽然,一宮女驚叫道:“呀!萬歲爺,你看娘娘的臉上,真的流出淚來了。”大家一齊抬頭細看,神像之上果然滿麵淚痕,正串珠似的向下湧流。

玄宗用衣袖為神像拭淚,哽咽道:“這紛紛點點,分明是牽衣請死愁容貌,回顧吞聲慘麵龐。想那時情狀,休說是木人墮淚,便叫那金銅仙人也鉛淚如洗啊!”

天邊,山抹殘霞,水泛青光。杜宇聲裏,半壁殘陽如血。

這天織女帶上仙女、仙官各二人,就近日織成的天錦,進呈上帝。鳳輿在天街軋過,冰輪閃輝,瑤佩叮當,銀河一縷,碧落映空。行路中間,隻見一道怨氣,直衝霄漢。織女好不驚怪,問仙官道:“你看這非煙非霧,怨氣模糊,不知下界是何地麵?”

仙官俯視稍頃,稟道:“啟娘娘,下界是馬嵬坡地方。”

織女道:“吩咐暫駐雲車,即宣馬嵬坡土地前來。”

仙女讓織女在天街驛亭坐了,眨眼間,仙官已將土地引上天來。這土地一路眨巴著眼睛,莫名其妙,問仙官道:“你天上宣差,有俺甚地頭事務?”

仙官冷冷答道:“織女娘娘呼喚你哩。”

聽說是天孫織女喚自己,他更奇怪了:“我又不曾在銀河邊掌渡司橋,難道她要到我坡前去覓路尋途找牛郎?或者是她為雲中駕過時,怪我接待不周,要將我卑職勾除?”

土地見了織女,一頭栽倒便拜:“馬嵬坡土地叩見,願娘娘聖壽無疆。”

織女道:“土地,我在此經過見你界上有怨氣一道直衝霄漢,是何緣故?”

土地拂拂雙膝站起來稟道:“娘娘聽啟,這是唐天子的貴妃楊玉環,痛咽咽幽魂不散,和著怨屈飄上了天際。”

織女“哦”了一聲,道:“原來就是楊玉環,記得天寶十載渡河之夕,見她與唐天子在長生殿上,誓願世世為夫妻。如今已成怨鬼,甚是可憐。”

土地又將玉環那日死狀細說一遍,並說若不是她慷慨赴難,大唐中興難睹。

織女卻憤然道:“隻是以天下為主,不能庇一婦人,長生殿中之誓安在?李三郎好薄情也!”

土地道:“娘娘,那楊妃倒並不怨她官家違情忤義,隻痛情意兩斷不再續,常日裏悲憶當初。”

織女問:“她可說了些什麼?”

土地道:“她道是恩成空,愛成空,隻是那長生殿裏的誓非空;情可辜,意可辜,那金釵、鈿盒的信難辜。”

織女道:“她既已悔恨從前的罪過,還記得長生殿中之誓,有此真情,殊堪鑒憐!”

土地又道:“再啟娘娘,楊妃近來,更自痛悔前愆。”

織女道:“何以見得?”

土地道:“她夜夜向星前捫心泣訴,對明月叩首悲啼,自悔愆尤深重,要祈求罪孽消除。”

織女沉思道:“原來如此,既悔前非,諸愆可釋。務當保奏天庭,令她複歸仙位便了。”

土地心下暗喜,卻又道:“娘娘,雖保奏她再居仙班,她卻還有萬縷癡情,隻恐到仙宮後又傷孤獨,還願幫他們永證前盟夫婦。”

織女歎道:“此兒好情癡啊!你且回本境,吾自有道理。”

土地拜過織女,被仙官送回地麵。織女吩咐起駕,鳳輿輾過雲頭,向璿璣宮而去。

安祿山當上皇帝不久就想到要立太子,由於寵著段夫人,遂決定立她的兒子慶恩為太子。他的長子慶緒得知消息,怒不打一處起,惡卻向膽邊生,他與安祿山的義子李豬兒商定,今夜入宮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