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君聽了此話,不覺一怔,奇怪地問道:“楊老爺雖說是馬總督的至親,但久居南京,也頗拮據,為何輕擲金錢,來填煙花之窟?這份厚禮在奴家是受之有愧,在老爺是施之無名,今天我想問個明白,以圖他日相報。”
侯方域見香君問得有理,在一旁應和道:“小弟與楊兄萍水相交,昨日受此厚贈,心下亦覺不安。”
“這……這事……”楊龍友臉上露出尷尬的神色,囁嚅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說,“既蒙問及,我隻得以實相告。這些妝奩酒席,約用二百餘兩銀子,皆出自懷寧之手……”
“哪個懷寧?”侯方域忙問。
“就是曾做過光祿卿的阮圓海。”
“阮圓海,就是那個阮大铖、阮大胡子嗎?”方域大吃一驚,“他為何這般費心機?”
“不過想結交侯兄吧。”
“雖說阮大铖和家父是同榜進士,但小弟鄙視其為人,早已和他斷絕來往。他今日無故攀交,令人不解,還望您以實相告。”
“圓老心裏有一段苦衷,意欲對侯兄表白。圓老本是東林黨首領趙忠毅的門人,後來結交了魏黨,其實是為了從中救護東林黨人。不料魏黨一敗,東林反視之如寇。近年複社諸生散發傳單詆毀圓老,不久前又在國子監大肆毆辱他,這不是同室操戈、兄弟相殘嗎?圓老故交雖多,但都因其形跡可疑,無人代為申辯。圓老每日在家對天而泣,呼曰:‘同類相殘,傷心慘目,非河南侯君,誰能救我?’近日聽侯兄喜期已至,圓老心中高興,便托小弟輾轉攀交。”
方域聽罷,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我看阮大铖的處境也的確可憐。再說,即使真是魏黨,現在悔過自新,我們也不該絕之太甚,何況他罪有可原呢。陳定生、吳應箕都是我的至交,明日相見,我從中多加調解即是。”
“果真如此,真乃吾黨之大幸,圓老也會感激不盡的。”龍友說著,心裏不禁竊喜。不料香君在旁邊把鳳眼一瞪,怒聲道:
“官人怎麼可以這樣說話!阮大铖趨附權奸,喪盡廉恥,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這是把自己放在何等地位?我看官人之意,不過因他助了你幾百兩銀子的妝奩,便要徇私廢公。哪知道這幾件釵釧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的眼裏。”香君說罷,便從身上脫下錦緞衣裙,從頭上拔下珍寶首飾,劈裏啪啦地摔了一地。
貞麗歎道:“把好好東西,都丟一地,可惜!可惜!”
侯方域被香君一席話說得無地自容,歎道:“好!好!這等見識,我倒不如,香君真乃我侯方域的畏友也!”然後又轉身對龍友道,“老兄莫怪,並非小弟不領情。香君一女流之輩尚能如此明辨忠奸,洞察是非,我等讀書人豈能不懂名節,為女子所笑?複社諸友之所以平日看重我侯生,也隻為這點義氣。我若依附奸邪,那時群起來攻,自救不暇,又怎能救別人呢?”
“圓老一番好意,最好勿要如此魯莽。”龍友滿麵羞慚,卻還不死心。
“我即使再愚蠢,也不能縱井救人。”
“既然如此,那我隻好告辭啦。”
這時下人已把衣裳首飾收進箱籠,方域道:“這些箱籠都是阮家之物,香君不用,留之無益,楊兄取走吧!”
楊龍友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悻悻地告辭了。香君怒氣未消,方域近前道:“香君天姿國色,摘了幾朵珠翠,脫去一套綺羅,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覺可愛。”
自此後,方域、香君更加恩愛異常。平日裏,二人或者雙雙遊山玩水,或者與複社朋友聚會閑談。香君因“卻奩”之事,備受複社朋友敬重。阮大铖再次受挫,則是對香君、方域恨之入骨,幻想有朝一日反攻倒算,以雪恥辱。
轉眼已是八月間。
這一天,侯方域閑來無事,便到柳敬亭家聽他說評書來了。不料柳敬亭剛剛說了個開頭,楊龍友突然衝了進來,對侯方域叫道:“眼下是何等時候,侯兄還有心思聽評書!”見方域仍在疑惑,便又接著道,“侯兄還不知道嗎?左良玉率兵東下,要搶南京。兵部尚書熊明遇束手無策,故此托弟前來,懇求妙計退兵。”
原來,這幾年南方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朝廷的政策又不見成效,隻搞得府庫空虛,黎民饑困,鎮守武漢三鎮的大將左良玉所率兵馬三十餘萬,連兵餉都開不下來了。不久前,左良玉從湖南借了三十船糧食,不到一月全部吃光。士兵們嗷嗷待哺,怨聲載道。左良玉眼看大軍不攻自破,隻好一麵趕快從江西借餉,一麵準備撤離漢口,就食於南京。
風聲傳到南京,大小官僚們萬分恐慌,都以為左良玉要奪取南京,稱王稱霸。南京兵部尚書熊明遇突然想起左良玉有個恩人,就是北京兵部尚書侯恂,左良玉便是侯恂一手提拔重用的。眼下侯恂的兒子侯方域正客居南京,豈不正好利用一下?於是熊明遇委托楊龍友前來找尋方域,懇求妙策。
侯方域心裏納悶,對龍友道:“我一介書生,能有何良策退此大兵?”
“久聞令尊大人乃寧南侯左良玉的大恩人,若能請令尊大人修書一封,必能化幹戈為玉帛。不知侯兄意下如何?”
“這等好事,怎肯不做?隻是家父罷職閑居,即使發書,未必有用。再說往返路途要三千多裏,遠水難解近渴呀。”
“侯兄素稱豪俠,當此國家大事,怎忍坐視不管?你何不代寫一封,且救眼前之危;日後稟明令尊大人,料也不會責怪的。”
侯方域看確實別無妙計,隻得修書一封。龍友看了,讚道:“寫得激切婉轉,有情有理,叫他不好不依,又不敢不依。”龍友忽然又想起送信人也該是侯家的方才不露破綻,否則,左良玉看出漏洞,反而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