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城內也早已混亂不堪,李香君和眾歌女趁著混亂紛紛逃離皇宮。關在監獄的侯方域等人也被人放了出來。柳敬亭奉左良玉之命來城投書之時,也被馬、阮關進獄中,正好與方域在同一牢房,此時便與方域結伴而逃。
香君逃出皇宮後,因腳小走不快,不久便與寇白門、鄭妥娘等走散了,隻得獨自趕回媚香樓。樓內隻有藍瑛一人在靜靜地作畫,聽見敲門聲,打開一看,問明是香君,連忙讓進屋。兩人正說著話,突然楊龍友匆匆趕來。原來,他得知清兵馬上就要攻進南京,特來收拾寄存在此的書畫古玩的。
香君一看是楊龍友,急忙上前請安,楊龍友邊收拾東西邊說道:“多日不見,今天我又要與你遠別了。”
香君問道:“老爺要到哪裏去?”
楊龍友道:“回敝鄉貴陽去。”
香君掩淚道:“侯郎獄中未出,老爺又要還鄉,撇下俺孤身一人,誰來照看?唉,天下大亂,即使父子也相顧不得的。”
正在這時,蘇昆生匆匆闖進屋內,見香君、楊龍友都在,不免一喜,忙問:“侯相公怎麼不在?”
楊龍友道:“侯兄還不曾出獄。”
“侯公子已逃離牢房,我就是從那兒趕來的。”
蘇昆生接著把赴武昌求左良玉解救侯方域,以及左良玉如何暴卒,自己連夜回京尋侯方域諸事講了一遍。
楊龍友早已不耐煩,見蘇昆生在此,正好脫身,便道:“香君,有你師父做伴,不必愁了。”說罷便約藍瑛一同出逃,藍瑛冷冷地說道:“小弟家在杭州,怎能同你一道?”
香君對昆生道:“我與侯公子海誓山盟,不料禍不單行,雙雙遇難。還求師父可憐,領俺尋訪。”
“侯郎既然不在獄中,定是出城去了,到哪裏尋他呢?”昆生鎖眉尋思道。
“走遍天涯海角,俺也心甘!”香君決意找尋侯方域。
藍瑛上前安慰道:“侯公子既然不在獄中,定然無恙。如今西北一帶俱是兵馬,想他不可能渡江北上,也許就在東南山中。”
昆生道:“香君既一心找尋侯郎,我老漢也要到山中避難,索性領你前往。”
藍瑛早已看透世情,近日正打算到城東棲霞山張瑤星那裏拜師修道,便提議一同前往棲霞山。三人商量妥當,便收拾行李,匆匆離開了媚香樓來到棲霞山中,藍瑛便與二人分手了。
昆生、香君到一所庵前敲門借宿,不料竟遇到了卞玉京。她出京後就來棲霞山這葆真庵裏做了庵主。故人相見,悲喜交集,自然是一番垂淚長談。昆生、香君便暫且住在庵裏。昆生閑不住,便每日到山裏打柴,順便到處打聽侯公子的下落。
這日傍晚,玉京和香君正在庵裏一邊閑談一邊做著針線活兒,突然聽見敲門聲。玉京走出屋,來到院子,隔門問了一聲,知是兩個借宿的客人。卞玉京聽聲音都是男子,心想庵裏比不得青樓,索性連門也沒開,就回絕了。
殊不知,敲門借宿之人正是香君日盼夜想的侯方域,另一個便是柳敬亭。二人逃出大獄後,本想去投奔史可法,但還未過江,就聽到史可法為國壯烈捐軀的噩耗,二人大哭了一場,別無去處,便輾轉奔波了一路,來到了棲霞山。眼看天色漸黑,想找個地方借宿一晚,不料被庵主人冷言拒絕。
二人隻得轉身而去,再尋庵觀。走到路上,隻見一位老道人迎麵走來,二人正要上前打聽住處,卻見來人正是南京戲班的名角丁繼之。年初出家後,丁繼之便來這裏的采真觀入道修煉。於是,方域和敬亭高興地隨丁繼之到采真觀安頓下來。這樣,香君和侯方域雖近在咫尺,卻如遠在天涯,音信全無。
轉眼到了七月十五日,這天棲霞山白雲庵的道人張瑤星要廣延道眾大建經壇,修齋祭奠史可法、左良玉等為國殉難的忠臣烈士。一大早,棲霞山各庵道人和避難名流以及附近村民捧酒帶香,紛紛前來,祭壇前人山人海,萬頭攢動。張瑤星的兩個弟子藍瑛和蔡益所早已把經壇齋供鋪設齊整,香案上擺設著史可法、左良玉等一班文武的牌位。縷縷香煙隨著飄動的黃幡嫋嫋升騰,使祭奠氛圍更加莊嚴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