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看.望(1)(1 / 3)

距離“5·12”還有一星期的時候,我就在想,汶川地震兩周年了應該再去災區看看,再為災區做點兒什麼。於是我與德陽軍分區的朋友聯係,因為去年新書出版時,我曾委托他們替我捐贈稿費給一所小學。卻不巧,他們集訓去了,要到月底才結束。我不想等,決定自己去,認識不認識都沒關係,就是去看看,看看惦記的人。後來轉念一想,還是和編輯部的同事一起去吧,一來我相信他們也和我一樣,惦記著災區,二來嘛,人多力量大。可以多做點兒貢獻。

在本周星期一的編前會上,我說了自己的想法,我說雖然過去兩年了,但依然無法忘記當時的情形,依然為死去的人,尤其是死去的孩子們感到難過,依然惦記著災區的鄉親們,想親眼看看他們今天的生活。我還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去災區做這件事,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我們自己。雖然在今天,災難不斷,每天都有讓人痛心的事發生,但作為普通人,我們隻能麵對現實,盡我們的力,盡我們的心。各位同事聽了,都很讚同我的想法。

我原來打算隨機而行,遇到哪所學校就幫助哪所學校。但其他同事覺得還是先找到一所具體學校為好,免得太盲目。於是我通過查號台,東問西問,問到了我捐款的那所學校的電話,找到了校辦主任,和他說了我們的想法。那位主任說,最近活動多,希望我們過了5·12再去。我們就確定了今天去。

編輯部的每個人都參加了捐款。想到今年上半年,為旱區,為玉樹,大家已經捐款兩次了,我心裏有些過意不去,畢竟是我個人的想法,但大家還是很樂意地再次拿出錢來,湊了近萬元錢,我們用這筆錢,買了一大堆體育用品(因為此前問過學校,學校說希望給孩子們送體育用品):有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還有跳繩和毽子,另外還有兩箱我原先準備好的少兒讀物。越野車的後備廂都裝不下了,隻好先托運了一部分籃球。

今天一早,我們5個人就出發了,代表編輯部,前往綿竹。

正是麥子成熟的時候,高速路兩邊黃燦燦一片,豐收在望。進入綿竹後,路上就比較堵塞了。一看,大多是卡車、貨車。塵土飛揚。從這些來往的車就可以看出,綿竹正處於繁忙的建設中。有很多建築已經竣工,有的則剛剛開始。隨處可以看到江蘇很多城市的標誌,因為綿竹的對口援建省是江蘇(如同到汶川可以看到山東,到青川可以看到浙江一樣),四川人民真的應該永遠記住全國人民的支持關心。

路上,我們時不時地認出當年采訪時住過的地方,或者采訪過的地方,很感慨。我還記得有一次堵車停在路邊,一位白發蒼蒼的大媽趴在我們的車窗上流淚,我們把車上的食品和水拿給她。也不知她現在怎樣了?還有漢旺幼兒園,那片可怕的廢墟,曆曆在目……

想到這些,依然很心酸很沉痛。

一路上看到很多新建好的百姓房屋,也看到不少尚未改善的房屋。看到那些依然破舊的房屋,我心裏很不舒服,馬上聯想到這些天在網上看到信息,有些災區的官員,把自己的利益擺在災區群眾利益之上(我隻能這樣籠統地表達),心裏真是難過生氣。想起頭天晚上,我還和一位曾經參加過救災的朋友,在電話裏聊起過眼下種種令人生氣的現象。老實說,我並不是一個心理承受能力很強的人,也常常會感到心情不好。但我們在長籲短歎的同時,又互相打氣:不要沮喪,努力去做,隻求對得起良心。也要相信,大多數災區幹部,是有良心的。

當我們找到那所學校時,心裏一下感覺好很多,因為那所學校修得很漂亮,全新的教學樓,綠草茵茵的環境。學生們正在上課,窗明幾淨的。我還特意看了一下,有一個籃球場,有上體育課的地方。學校旁邊還有個新建的幼兒園,也很漂亮。

後來得知,這所學校是台灣一個很大的食品集團援建的,投資1300萬。難怪。後來還得知,它並不是我去年捐過款的那所學校,它們隻是校名相近。因為災後重建,有的學校合並了,有的學校分開了,有的學校改名了(這所學校就改成那個集團的名字了),找不到很正常。我跟校長說,沒關係,隻要是災區的學校就行。一是因為地震兩周年了,再一個也是因為“六一”節要到了,來看看孩子們,表達一下我們的心意。校長當然是表示感謝,然後給我們介紹情況。現在孩子讀小學,學費什麼的,已經全免了,就是交15元錢的作業本錢,家長的負擔已經比較輕了。

我還特意問了一下校長,現在的孩子們擺脫地震的陰影沒有?校長說,基本擺脫了。他說得有所保留,我想是真實的,完全擺脫是不可能的,連我們都無法完全擺脫,何況身在其中的孩子。

看孩子們能在那麼好的環境裏讀書,我們真的很欣慰。放下東西,簡單參觀了一下,為不打攪孩子上課,我們在學校停留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就離開了。

老實說,我還是有些遺憾的,因為我很想以我們有限的財力,給那些較少得到關注的學校雪裏送炭,而沒打算給條件比較好的學校錦上添花。這個學校顯然屬於條件比較好的。我相信還有很多學校是需要幫助的。那就明年吧。我想我們對災區的關心,是不會停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