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看.望(1)(3 / 3)

他說這話時,有點兒故意氣我的樣子,我還真給氣著了,他居然把我當成壞人(現在想來哨兵當然是對的,他怎麼可能隨便接東西進去呢?絕對是有嚴格紀律規定的)。我大聲說,你這個人怎麼這麼不講理?是領導要我送來的,完不成任務你負責啊?哨兵看我生氣了,居然笑了起來:瞧你那樣,軍容都不整,還想進去。趕快走吧。說完就要關門。

我也不知道自己哪裏軍容不整,看他攆我走,真生氣了,轉身就走,走了兩步氣不過,回頭衝著他說,你有什麼可神氣的,你不就是個站崗的嗎?那哨兵大喝一聲,你給我回來!嚇得我撒腿就跑。嗬嗬,真丟人。跑了兩步回頭看,哨兵還在原地站著笑。才想到他不會追的,他不能離崗啊。

我走進商場找了個鏡子一照,發現自己軍衣左邊的領章歪了,肯定是擠公共汽車的時候給擠歪的。難怪他說我軍容不整。

我沒轍了,隻好再去找劉亞洲,氣呼呼地給他講了自己的遭遇,連比劃帶形容的,還加了一點兒小小的誇張,差點兒沒掉眼淚。劉亞洲好言好語地安慰我說,別生氣,別跟他們一般見識。這樣吧,你把信交給我,我來幫你轉交。

我鬆了口氣,心裏真是萬分感激,覺得劉亞洲太好了,太夠朋友了。其實我叫了半天苦,就是想讓他幫我。我把信給了他,卸下這個重擔,就打道回府了。

劉亞洲果然將信轉交到了鄧小平辦公室。沒過多久,5月中旬,鄧小平同誌題寫的刊名就送到了成都,是楊主任親自去機場取回的。我們大家一見,高興壞了,都知道鄧小平同誌從沒給文學刊物題寫過刊名的。於是從第四期起,就用上了他老人家的手書,一直用到現在。

一晃24個春天過去了,在越來越不是滋味兒的今天,我常常想起那個春天,想起隨和可親的萬海峰政委,想起重情重義的劉亞洲老友,想起充滿熱情的楊景民主任,想起樸實平和的“大腕兒”們,想起才華橫溢的年輕的莫言,想起那個調皮的哨兵(他也應該人到中年了吧),想起隻有二十多歲的我,想起那種無需“打點”就可以辦事的單純的美好的日子。

在想起這一切的時候,我的耳邊正播放著汪峰那首《春天裏》……一時間,熱淚盈眶。

2010年7月30日

做一名環保居士

今天是世界環境保護日。

應邀寫了這篇隨筆。

作為一個在地球上生活了半個世紀的人,對所處的環境,肯定是非常關注的,一關注,就不可避免地感到憂慮:高原草原的沙漠化、江河湖泊的幹涸、植被的大肆破壞、土地的深度汙染,等等。這樣的憂慮很深很真切,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活,影響到我們的生存質量。

因為憂慮,每每看到注重環保的人和事,總是非常欣喜,並且印象深刻。比如2004年夏,我跟隨軍車行走川藏線,路經世界高城理塘(海拔4014米)時,吃驚地得知,這個小小的遠離繁華的城市,已經開始禁用塑料袋了。買菜購物一律自帶布袋或紙袋。當地一位藏族婦女很淳樸地告訴我,理塘風大,到處亂扔塑料袋,刮到草原上去,就會形成白色汙染,對牛羊不好。我不知道提出這一措施的是誰,但是我在心裏向他(或她)致敬,直到今天。

還有著名的九寨溝,十幾年前我去的時候,就發現他們在環保上做的很好。比如進溝的車輛嚴格控製,垃圾隨時撿拾,還有很特別的一條,不論天氣怎麼炎熱,遊人都不能下水,不能赤腳在溪流裏或者五彩池裏戲水。也許有人認為為了招攬遊客,讓遊客戲水沒什麼,能髒到哪兒去呢?但須知九寨溝每天接待的遊客是四五千,一年上百萬,天長日久,幾億雙腳洗下來,不臭才怪。

青藏鐵路修建時,我曾沿線采訪,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環保。各鐵路工程局在給我們介紹情況時,都把保護青藏高原的生態和環境作為重點,比如,施工時專門為路過工地去產子的母藏羚羊停工數天;後來又專門為它們打了涵洞,以便他們今後往返。施工時,在草原上專門劃出汽車行駛線路,兩邊插上小紅旗,減少汽車壓過草原的麵積;還有的把草皮整塊鏟下保存好,施工之後再填回去。這讓我深深感到,我們的社會的確是在進步。半個世紀前修建青藏公路時,因為趕工程,也因為條件太差,根本顧不上環保,一年下來,路通了,路兩旁的草原和灌木毀壞一空,沙漠化非常嚴重,過了50多年都沒緩過來。